本文目录
刘邦功成名就之前,吕雉为何要下嫁给刘邦吕公为何把吕雉嫁给刘邦真是因为他会看相吗金枝玉叶的吕雉,怎么会嫁给穷汉出身的刘邦大家都知道刘邦是汉代第一位皇帝,但是在他出名之前,吕雉就下嫁于他。第一点是因为吕雉的父亲吕公会识人,吕公料定刘邦能成大事。第二点刘邦也很会撩女生,在他结婚之前,他就经常撩吕雉,吕雉也渐渐被刘邦吸引,慢慢喜欢上刘邦,最后嫁给刘邦。第三点,刘邦为人狡猾,就是做事比较圆滑,他知道怎么去赢得吕公的喜欢,让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吕雉这个女人在历史上也是非常出名的,提起刘邦,大家也能一下想起吕雉,吕雉是刘邦的结发妻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吕雉是在刘邦成名之前嫁给刘邦的,刘邦那个时候仅仅是一名微不足道的亭长,是一个非常小的官员。而吕雉作为吕公之女,地位也是不低的,来吕公家说媒的人也是非常多的,因为吕雉也是一个长的非常标志的美女,在当时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但是这样一个吕雉应该是心高气傲的,眼光肯定会放很高的,最后下嫁给刘邦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因为吕公。
原来,在当时吕雉听到吕公要把她嫁给刘邦,她也是非常生气,不愿意嫁给刘邦。吕雉为自己的婚事也是和吕公大闹了一番。虽然吕雉不情愿,但是在当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她必须要遵守吕公的意思。果然吕公看人的眼光非常准,刘邦最后功成名就,开辟了一个新的朝代,而吕公的女儿吕雉也成了一代皇后。
刘邦的正妻是吕雉,也就是吕公的大女儿,吕公是砀郡单父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单县人,据说吕家是姜子牙吕尚的后人,因为躲避仇家,因而举家搬迁到刘邦所居住的沛郡丰邑,也就是今江苏省丰县。
吕公一家算是大户人家,这样的人家也怕仇家,只能说吕公的仇家力量更强,吕公跟沛县的县令是好友,他搬来沛县的原因除了要躲避仇家之外,肯定还希望依靠沛县县令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家族,沛县县令也曾求娶吕公的女儿吕雉,但是吕公没有答应。
吕公刚搬到沛县时,就借县令之名与乔迁之喜,宴请沛县的豪强官吏与社会名流,这在中国历来就是一个传统,一来借此认识当地上层社会的人物,二来借此拉近与这些人的关系,以增加自己的人际关系网,因此想要参加这个宴会的人,都是沛县有名有脸的人物。
当时参加宴会的人有县令,还有萧何,萧何当时是县令的属吏,都不能称为官,萧何在宴会上负责收钱记帐,然后把人员按照贺钱数目的多少分为几类,不满一千钱的都是坐在堂下,就是这样的宴会,刘邦居然不请自来,并且谎报贺钱数目,刘邦没有拿出一分钱,却说自己贺钱一万,然后就大摇大摆地进门吃饭去了。
刘邦这种行为叫什么?你可以说叫无赖,也可以叫混混,这明摆着就是吃霸王餐,刘邦在当时能够做出这样的行为,至少可以说明3个问题:
一、他不是第一次这么做。
刘邦当时只是沛水泗水亭亭长,相当于今天的治保主任或者村长,是秦朝最基层的小吏,刘邦只有听到了这个消息才会来吕公家里吃饭,显然这不是刘邦第一次这么做,因为刘邦的行为显得顺理成章,只有这事做多了,才会觉得理所当然。
二、刘邦连县令也不放在眼中。
既然刘邦知道有这个事,那他当然知道有哪些人在场,沛县最高长官就是县令,县令当时也在吕公家里,刘邦不带一分钱来吃饭的行为,摆明就是不把县令放在眼中的,或者县令也知道刘邦经常这么做,不管他。
刘邦只是一个亭长,为什么就不怕县令呢?万一县令生气把刘邦抓起来,刘邦不怕吗?
三、刘邦有这么做的资本。
秦朝是郡县制,郡下面设县,县下面设乡,乡下面设亭,亭下面设里。刘邦是亭长,负责治安与警卫,管理境内停留的旅客,管理民间的纠纷,可以说是地方上办实事的人,这样的人必须得有威望与实力,才能管理地方,如果乡亲不服你,你如何处理乡民之间的纠纷?
刘邦的上司是三老,三老一般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者担任,多是荣耀职务,不负责具体事务,因此刘邦这个亭长经常会直接跟县里打交道,比如跟曹参、萧何等人打交道,刘邦一直是地方负责实事的人,手底下会有一帮子人,或者是跟班,或者是编制人员,也有可能是跟刘邦一起混的人。
比如周勃、樊哙、卢绾这样的人,平常就做自己老本行,没事就跟刘邦一起办下事,县令一般就是当官,需要交具体的事,就交由萧何去处理,萧何就找刘邦办事,刘邦就指派具体的人办事,或者亲自去办,长此以往,刘邦就是当地的地头蛇一样的人物,想要办实事,少不了刘邦的关系和人缘,这就是刘邦的资本。
刘邦不出一分钱来到酒席上后,显然惊呆了吕公,吕公是第一次见刘邦,然后萧何就在边上说:刘邦是说大话的人,很少办成事。这显然就是开玩笑,然后刘邦就是酒桌上调戏那些一起喝酒的沛县上流社会的人,最为关键的是:刘邦自己坐在上席,毫不避讳。
《史记高祖本纪》: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吕公是主人办酒席,你想想看这样的场景,一个不认识的人忽然到来,然后当着县令和主人的面调戏所有在场的社会名流,就连萧何这样的县吏也和刘邦一样开玩笑,显然刘邦的来头并不亚于沛县县令,这正是刘邦让吕公刮目相看的原因。
所以在酒席结束后,吕公就设法把刘邦留了下来,就对刘邦说:你的相貌是贵相,我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你。当时吕公的老婆很生气,说县令求娶你都不嫁,为什么嫁给这样一个人?吕公说这不是妇道人家能懂得,坚持把吕雉嫁给了刘邦。
刘邦当时比吕雉大15岁,年龄算大了,而且在当地有个非婚私生子刘肥,刘邦本人家里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为什么吕公仅凭看相就把吕雉嫁给刘邦?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刘邦在沛县的实际影响力并不亚于沛县县令。
刘邦敢在沛县县令在场的情况下,混吃混喝,并且当众调戏这些所谓的沛县上流社会人物,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换了别人敢吗?这就是刘邦的实际影响力,吕公感受到了,吕公想要在沛县生活,显然要拉拢刘邦,把女儿嫁给刘邦,这就是一种拉拢,刘邦如果成为吕公的女婿,那吕公在沛县的地位就稳了。
从后来的情况看也是如此,后来沛县县令想要反秦,萧何、曹参建议把刘邦迎来,沛县县令又反悔,不让刘邦进城,刘邦写信射进城中,结果县令就被沛县百姓给杀了,这样看,明显就是刘邦的影响力比县令的影响力要大,当然吕公能看出这一点并不容易。
二、吕公是躲避仇人来到沛县的,需要的就是像刘邦这样的底层实际办事的人员。
刘邦的职务是亭长,亭子长是负责治安与警戒的,手底下是有人的,随时可以叫人办事,在关键时刻,刘邦的作用甚至比县令还要大,这就是县官不如现管的原因,如果有人找吕公报仇,吕公找县官的话,县官也只有找手下人才能帮忙,但刘邦不同,刘邦直接就带人亲自帮忙,甚至还会亲自动手帮忙,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三、刘邦的家族及本人并不简单。
刘邦的祖父担任过丰县的县令,后来家族没落了,刘邦的弟弟刘交饱读诗书,还是当时著名大儒浮丘伯的弟子,同时刘交还是诗经的研究者,如果刘邦家族是普通的农民,哪里读得上书呢?
刘邦青年时期想拜在信陵君魏无忌的门下当门客,不知道信陵君已经去世,后来刘邦与外黄县令张耳成为朋友,经常拜访张耳,这说明刘邦在当时是有点能耐,刘邦不种地,并不代表他没事,青年时期的刘邦可能大多数时候都在结交朋友,寻找上升通道。
吕公在酒席上遇见刘邦,当然会问一些家世之类的话,还会问刘邦有没有结婚之类的话,刘邦又喜欢说,当然也会把自己的家世说出来,这对吕公了解刘邦也起到一定作用,因为刘邦家族本来就是没落的大家族,所以吕公让刘邦作女婿也属于门当户对了。
这就是吕公要把吕雉嫁给刘邦的背后原因,令人深思,这也从侧面看出吕公识人水平高超,但是吕公不能把这些原因说出来啊,他只能说从面相看出来,所谓的面相,其实就是识人水平,吕公也算伯乐了。
既然问题是提到了“金枝玉叶的吕雉”和“穷汉出身的刘邦”,不妨就用这两个关键词,分别代表两条线索,共同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条线:金枝玉叶的吕雉
吕雉的父亲是吕文。吕文本来住在单县。又因为与沛县县令有交情,举家搬到沛县避仇。可史料中并没有解释,吕文是避什么仇。
但考察吕文身世,不难发现,吕家确实称得上是“金枝玉叶”。因为春秋时期的齐国开国君主姜太公,正是他的祖先。姜是姓,吕是氏。姜太公又称吕望。但在战国初年,发生了田氏代齐——姜姓吕氏被陈姓田氏取代。
吕文的祖上正是姜姓齐国倒数第二代君主齐宣公。
齐宣公→公子祁→光大→吕敏→吕不伐→吕雍→吕威→吕文
作为刘邦的老丈人,自然是父辈。而刘邦的同龄人秦始皇也有一个干爹,被称作仲父的吕不韦。
这两个人都姓吕,也算是同龄人,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还真有。
吕不韦亲笔撰写《吕氏世谱序》:“公子进几而作亡命奔韩。今距公子进五世尔。„下至于今,凡二十五世,作《吕氏世谱》以贻后人。”
齐宣公→康公→进公→忿生→楚纲→廪公→吕不韦
周朝八百年江山,吕望兴之,吕不韦灭之。
作为同族,吕不韦比吕文高一辈,算是吕文的族叔。吕不韦祖上经商定居在卫国,成为巨富之家。“田氏代齐”及之后的田氏政权对于吕氏的打压。共同的苦难,必然使吕氏后人们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即使不是聚族而居,也一定会有所关照。
那怎么关照呢?吕不韦家族是富商。生意往来各地,各地都有分号。有可能吕文就是吕不韦家族在齐国分号的代理人。掌管着大量财产。吕文一家因此成为富户。
可最终,吕不韦受到嫪毐叛乱牵连,全家被流放蜀郡,自己也在途中饮毒酒自尽。
形势急转直下,吕文因为血缘比较远,不会被流放蜀郡。但与罪臣吕不韦同族的关系和自己在单县的名气,很容易遭到平时有仇怨的人检举揭发。
为了避祸,就只能搬家。
那为什么选择沛县呢?因为秦朝的地方官都是从秦国派到各地的。这个沛县县令很有可能就是吕不韦在秦国的旧部。
第二条线:穷汉出身的刘邦
一提到刘邦,只想到楚汉相争,汉朝开国皇帝……
其实,看到刘邦的年龄和经历,才发现他是个战国人。秦始皇只比刘邦大三岁,两个人是同龄人,共同生活在一个时代长达47年。
面对秦国越来越紧密的统一战争,刘邦所在的楚国做出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号召。热血青年刘邦,必然受到感染,跑去投靠信陵君。不巧,信陵君刚刚去世。
正好信陵君的门客张耳也开始招门客。刘邦就跟着张耳混了一段时间。
但张耳广招门客,名声显赫。魏国被灭之后,连秦始皇都知道张耳是个人物,悬赏千金捉拿他。至于捉拿的原因,必然是因为张耳有号召力,也有潜力反秦。
两条线索讲完了,现在把两条线连起来。先看地图:
刘邦所在的沛县,属于江苏
吕文所在的单县,属于山东
张耳所在的外黄(现在的民权县),属于河南
看似相隔遥远。实际上,却是同在五百里的范围内。
张耳的岳父家是外黄的巨富之家。而相邻的单县吕文也经商。商业上的往来,双方不可能没有交集。
张耳是这个区域秘密谋划反秦的领袖级人物。吕文是罪臣吕不韦的同族,时刻都会被抓,为了自保也只能投靠反秦势力的张耳一方。
张耳跑路,刘邦回家潜伏在沛县。
吕不韦因罪自杀,吕文举家搬迁到沛县。
于是,看似金枝玉叶的吕雉和穷汉出身的刘邦,却同属于一个隐秘的反秦阵营。
在祝贺吕文乔迁之喜的宴会上,刘邦递上名片……
34岁时,刘邦娶了19岁的吕雉。
48岁时,刘邦拉起队伍,反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