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江易派,是清朝年间的帮派,以算命为主为什么最好的易经大师也会有时算命算不准乾隆在街摊上算命,为什么却在自己走后让人把算命先生杀掉不是江易派,而是叫江相派,而且江相派也不是以算命为主的而是诈骗团伙
江相派是一个以看相算命为寻找对象的老千集团。“江”指江湖,“相”指宰相;加起来就是江湖上的宰相,一般打着相面、占卦的旗号,从而将信服的人分析,进而诈骗。根据已经传出的资料计算,该门派流行于民国初年广州、香港区域。
解放前,在粤语语系范围内,长期活跃着一个自称“江相派”的迷信团伙,专以迷信诈财为职业。江相派势力鼎盛时,成员遍布两广各大城市,以及汉口、上海、香港、澳门、马来西亚等地区,广州则是它的大本营。组成人员包括表面是相命先生、神棍、庙祝(庙宇主持)、道士、尼姑、和尚、斋堂主持、江湖贩药或卖艺者、骗子、喃呒佬(方术法师)和三合会人士等。为了易于控制门徒,“江相派”的高层人物自称是三合会人士,洪门五祖之方照舆被奉为祖师。方照舆是康熙年间的人,用相命先生身份行走江湖,掩护自己的反清活动。现在另有个别支派奉刘伯温为祖师,民国后正式发展成诈骗集团。自有观念他们经常以“卜卦算命”为名来舞神弄鬼、诈骗钱财。虽然他们身为骗子,但他们有自己一套哲学和道德观念,表现出中国典型的江湖义气,又把骗财骗色的“拆白”和离人骨肉的“拐子”排除在外,表现出维护妇女贞节和重视人伦的传统道德伦理观。在清朝末年的生活困难时代,这些帮派的高级人物大都响应国民革命,推翻清朝后,有些更加入革命军里去当咨议、参谋、书记等。虽然他们有一定的伦理道德观,但有个别成员也会违反这些规矩,例如香港的傅吉臣就曾用“扎飞”(舞神弄鬼)手段骗别人之妾为己妾,亦因此为同门师兄弟所不满,也是他在何立庭死后不能接任掌门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所骗的都是不义之财,为了把行骗合理化,就说人们被骗是由于自己贪婪,亦因此不排斥“放白鸽”(即以女色骗男人财),因为他们认为男人贪色被骗是咎由自取。
许多人坚信算命就是骗人,除了仍然没有摆脱曾经接受的教育的影响,认为算命就是封建迷信,就是伪科学之外,再就是也可能曾经让人算过命,而结果表明并不准确。其实,算命算得不准完全是正常现象。街头巷尾,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摆摊算命的,面前铺一张纸,上面画着太极图,配着"周易预测"、"四柱预测"等等的字眼,搞得非常神秘。但这些人中,十有八九仅仅懂得一些非常简单的算法,以及一些并不复杂的面相、手相知识,再加上察言观色、能言善辩的本事,如果让他们来算,能准到什么程度呢?当然,也有一些确实懂得四柱或者周易的,但真正的高手,又有几个能碰巧遇到呢?不过,即使是真正的高手,有时算不准也并不奇怪。西药是现代科学的产物,但是,没有任何一种西药能够100%有效,一般来说,有效率能够达到70%至80%就不错了。同样一种感冒药,有的人一服马上就好,有的人却可能基本上不见效果,但我们却不能因此就说这药是假的。医药学属于自然科学,易经属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远比社会科学精确的多,运用起来也简单的多,一般药物的有效率能达到70%至80%就不错了,那么,对于测算命运的准确率,我们凭什么要有更高的期望呢?至于算命术测算命运的准确率,自古及今,第一流的算命大师,一般也只能算到七八成准到八九成准。有的人可能要说了:最准也只能算到八九成准,那还算什么准呢!这就要看算什么事情了。譬如算先生男还是先生女,八九成准那就不值提了,因为随便测也会有五成的准确率!但是算一个人的孩子是抱养的,算一个人身体某个精确的部位有一个黑痣,算一个人哪一年搬过家,算一个人哪一年去世,哪年升官,哪年发财等等,八九成准是不是就很让人吃惊了呢?不过,有人可能要问了:算命为什么就不能百分之百地准确呢?测算人一生的命运,四柱、紫薇等比较实用而且相对准确的算命术都根据的是人的出生时间(四柱就是用干支表示的出生年月日时,分别称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柱天干地支两字结合,共八个字,因此又称八字),如果算命能够百分之百准确,那就意味着有着同样出生时间的人,他们的命运就会完全相同。但这是不可能的。同年同月同时辰生者,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但功业、才华、经历完全一样者,有几个?"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种子,同样的生命基因,在不同的环境下就可能生长为有相当差别的生命体。与之相类,不同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都可能对一个人的先天命运带来不同的影响和改变:在古人看来,一个人命运的秘密就在他的生辰八字里面,但是,因为后天不同环境的影响,有着同一个生辰八字的人,他们的实际命运却可能有着很多方面的不同,譬如,有三个生辰八字完全相同的人,一个是生活在现在的北京,一个生活在现在的香港,一个生活在石器时代(虽然那时还没有纪年,但这样的人却一定是有的)。根据算命术测算出来的结果,这个八字的拥有者应当有三个孩子,而实际上,只有香港的那个人有三个孩子,北京那个人因为大陆实行计划生育,只有一个孩子,而石器时代的那个人因为当时实行群婚制,没有属于自己的孩子。另外,人的生辰八字是在人出生的那一刻决定的,而人遗传自父母的基因却应当是在母亲有孕的那一刻决定的;所以,生辰八字不能包含父母遗传的影响,而可以肯定的是,人遗传自父母的基因对于人的命运也必然会有很大的影响,这样,具有同一个八字的人,他们的命运先天必然地会不完全相同。还有,面相、手相等不依赖出生时间的算命术,虽然更能看出个体特征,但这些算命术经验的因素更多一些,准确性相对较差;而且,面相、手相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本身,也说明后天不断地改变着先天,命运并不总是一成不变的,长期的命运测算并不总是靠得住的。最后再补充一点。不管是八卦、四柱、紫薇斗数,还是其他的预测术,它们都出自特定的时代,其中的许多推命依据都是根据当时的具体社会情况总结出来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许多在当时正确的东西在现在却不再完全正确,这样,如果完全按照古代流传下来的预测方法来测算现在的事情,自然就会出现一些不准确。譬如,四柱算命产生于封建社会,四柱算命中的六亲之一"官"在四柱中对于女性就是夫星,代表丈夫,因为在封建社会,"夫为妻纲",妻子是受丈夫约束、管制的;但是在现在,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以"官"来代表丈夫,对于相当数量的现代女性,这个测算方法显然就会出现失误。正是因为有这些因素以及其他更复杂因素的影响,即使是非常高明的预测师,也不可能一算一个准。这就给大家提了一个醒:测算将来的命运时,如果算命先生口气并不十分肯定,千万不要以为这是水平不高或是在骗人,相反,如果算命先生口气非常肯定,一般情况下反倒可以认定那就是在骗人。
本文看点:主要谈及“乾隆汉人说”这一谣传从乾隆时期到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流变,即,许多文学作品中关于算命先生说乾隆乃汉人的说法,从历史上讲“有些影子儿”。乾隆母亲是谁有四种观点:钮祜禄氏、钱氏、李氏、陈氏。
算命先生可能说的是:皇帝呀,你是我们汉人的后代,你应该反清复明呀。不能数典忘祖,忘记自己是汉人
对于乾隆杀算命先生这种根本无法查证的谣传,根本没必要按照历史真实去跟它较真儿。回答者能够说出的根据也无非是小说或影视剧,连野史的资格都不够。
钮祜禄氏
首先,清朝的各项制度已经非常完善,皇帝想去微服私访也基本不可能,皇帝虽然权力大,但“祖宗制度”是不敢违抗的。
其次,这种谣传或说民间故事,只是利用迷信、宣传迷信的一种手段。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有此“幸运”被作为主人公。只不过乾隆所在的清朝,离现在最近,乾隆的知名度也比较高。特别是七下江南,让南方的百姓能够一睹“天颜”,绝对是最大的大事儿。所以,各种人都会怀着各种心理去编排各种故事。
最后,看了看一些回答者,回答的结果都在说乾隆下江南期间发生的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戏说乾隆》里的桥段。但根据以往的各种传说,无非是“继续消费乾隆的母亲是谁”这个争论。
小说就是小说,不需要历史依据,特别是武侠小说。文艺是文艺,历史是历史,把文艺当历史的人只是小孩子儿而为。
在回答“包拯死后为何展昭就消失了包拯去世后,展昭为何一夜之间消失无踪,他究竟去了哪里呢”“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被活埋前,太监们为何要在她头上倒石灰”“康熙驾崩当夜,雍正就赐死了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这是什么原因”“包拯一生忠义,为何狠心含泪斩杀公孙策”等问题时,我都说过一个观点:
即使是正规的历史剧,也不能当历史。它的有限的历史事实,也会被编剧根据文艺创作的规律去进行:添加删减、转换挪移(例如《走向共和》中把同治皇帝造圆明园被木材商欺骗,挪移到20年后翁同龢身上),甚至为了主要人物而去编造故事去烘托主人公(例如《走向共和国》为了表达甲午战败不是李鸿章的个人责任,而胡编乱造李鸿章为了反贪腐整顿军纪杀死自己亲信黄瑞兰)等。
所以,对于文艺作品,无论打着怎样的历史旗帜、穿着什么样的历史的外衣,都不是正经历史,都不能信。
信的前提是你得经过历史查证才能信。否则,拿着所谓历史剧去当历史四处炫耀,只会让懂行的人笑话。
乾隆作为活着的次子,没有必要去“狸猫换太子”
乾隆生于1711年,但在其前面有弘晖(1694—1704年)、弘昐(1697-1699年)、弘昀(1700-1710年)、弘时(1704—1727年)、弘历(1711-1799年),同年还有弘昼(1711-1770)。乾隆是老四,但前三个都在1711年之前死了。所以,弘历应该是活着的老二、比其小三个月的弘昼是老三。
那么,当时的胤禛又不知道自己会当皇帝,又不知道乾隆几岁后会得到康熙的喜欢,这些都是在此之后的历史,我们知道,当时的胤禛可不知道。所以,他有必要去调换个儿子吗?他也不缺儿子呀。
如果是长子完全有这种可能。
虽然这是文艺创作,是编造。但既然要编,总得编得像模像样。空穴来风,也得有“穴”呀。这个“穴”就是乾隆的母亲是否是汉人。
雍正二年,康熙第12个儿子的笔误,造成乾隆生母之谜:之后派生出满人—汉八旗—汉人,直至出现乾隆是汉人的故事流程。而乾隆是汉人的说法是从晚清开始的,前两种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
雍正二年二月十四日,雍正册封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贵妃、格格钮祜禄氏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但雍正传旨给12弟允祹的时候,出了问题。允祹为了自己方便一方面字迹潦草,一方面钮祜禄氏“简写”为钮氏。礼部接到草稿后制定“册封金册”的时候,官员们认错了,因为这次分封的四人中有三人都是“汉八旗”出身,即年氏、耿氏(弘昼的母亲)、宋氏。
允祹
为此,礼部就认为“字迹潦草的钮氏”是“钱氏”。由此制作了“金册”。等发到钮祜禄氏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六月份,宗人府上疏奏允祹的错误,请求雍正给予处罚:贝子允祹,将圣祖仁皇帝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应将允掏革去固山贝子,降一等,授为镇国公。(雍正)从之。这份记录在《雍正实录》就可以找到。
紧随其后的就是“丑女李氏”一说,这还引申出了“乾隆到底是在雍和宫出生还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出生”的争论,这一争论直接关系到“丑女李氏”是否是乾隆的母亲。
从汉八旗到纯汉人,只不过是我们汉人中某些人的阿Q精神而已:汉八旗我认为已经不是汉人了。
在当时,汉八旗和满人的妃嫔都具有继承权。例如康熙的母亲佟佳氏,就属于汉八旗。汉八旗本身的汉人无论在风俗、信仰、行为方式都已经满化。
其本身都不愿意承认汉人,例如佟国纲在康熙二十七年就称,自己本身就是满人,是明朝人欺骗引诱祖先才进入汉地……
其最终,佟佳氏仍然隶属于汉八旗中的各旗。但是对于“反清复明”的个人、组织可不会管这些,既然你属于“汉八旗”那么,就可以以“汉人”身份挑动反抗精神。雍正的政敌们也会以此作为攻讦目标。
最后一个海宁陈氏,基本不用批驳了。
因为,孟森先生在1937年、郑天挺先生在1944年,已经驳斥了这一观点。金庸先生也早知道这一观点。所以,在《书剑恩仇录》的“后记”中也专门声明:乾隆和陈家洛是亲兄弟“是我的杜撰”。
书剑恩仇录
所以说,作为明清史大家的孟森先生的结论,在史学界基本形成共识,与海宁陈家没关系。
综上乾隆的母亲即使有争论,也是在汉八旗和满人之间争论,但汉八旗在当时已经不再认为是汉人。跟我们没啥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