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性格分析大全 > 文章页面

《红楼梦》共有多少版本,哪个最接近作者曹雪芹原意

新版 红楼梦 署名 曹雪芹著,无名氏续 咦 高鹗去哪了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红楼梦》共有多少版本,哪个最接近作者曹雪芹原意的一些知识点,和红楼梦八字标题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红楼梦》共有多少版本,哪个最接近作者曹雪芹原意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主要讲些什么《红楼梦》共有多少版本,哪个最接近作者曹雪芹原意

《红楼梦》共有七个版本,甲戌本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貌。

为何雍正即位后,要先把曹雪芹的家给抄了 曹家做错了什么

甲戌本

甲戌本(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本),现存红楼梦较早的版本之一(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版本)。又称脂残本、脂铨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第一回正文中有“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一十五字,指明所据底本年代,故名甲戌本。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一七五四)。残存十六回,即一至八回、十三至十六回、二十五至二十八回;无目录。第四回回末缺下半叶,第十三回上半叶缺左下角。四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二行,行十八字。每册回首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甲戌本是现存所有红钞本中最珍贵的一种,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貌。第一回正文“出则既明,且看石上是何故事”一句上,比他本多出“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十五字。据此可以推定,这个本子的祖本可能是脂砚斋在乾隆十九年甲戌(一七五四年)“抄阅再评”的《石头记》原稿本(自藏本)每页版心下部都有脂砚斋的署名。林黛玉眉目描写尚未成文,拨开后人的涂改,可以辨认出:“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其下半句以朱笔空围。虚以待补的还有若干回的标题诗,回目前仅有“诗曰”之类空悬。这说明甲戌本仍然处于稿本状态。此稿本既然是再评本,那么它的底本自然是初评本。

此本第一回有畸笏叟丁亥春的行侧朱批,墨抄总评也有作于丁亥者,说明此本的抄录时间在乾隆二十三年丁亥(一七六七)之后。

甲戌本是一个保存批语最多的本子。第十三回末眉批:“此回只十页,因删去天香楼一节,少却四五页也。”这个过录本共十一页,所谓十页盖取其整数。这说明此本的抄录仍保存甲戌本原本的行款和样式。每半页二十行,行十八字。(从第二回回前总评重文三十八字看,原来亦可能每行二十字。)更加重要的是,这条批语还表明了甲戌本是删削“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之后的第一稿。未删此节之前的初评本应该题名《金陵十二钗》,由“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可证。然此本亡佚。

第一回第一页第一行顶格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行“凡例”二字,第三行起凡例五则,末题诗一首。其中第一至四则及题诗,共四百一十四字,为此本独有。第五则“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后来本子仅存此段作为引言,与正文混同,遂成了正文开始。凡例之后的七律题诗,尾联“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脍炙人口,为论红著作所常引用。正文直接从“列位看官,你道此书从何而来”开始——这纔是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目。

甲戌本虽仅残存十六回,但在第一回第四页下第一行“丰神迥异”句下至第五页上末行“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句之间,有独存的僧道与石头对话的四百二十九字,恰好两页。这四百二十九字叙述了石头偶闻一僧一道谈论红尘中事,不觉打动凡心,求二仙将自己携入红尘。二仙劝阻不住,只得同意,僧人大展幻术,将大石顿时变成一块小小美玉。这段情节,诸本皆无(当是抄录时漏页所致),以至文义不全,补衲有痕。这段文字另有非常重要之处,如二仙话中被脂评称作“一部之总纲”的四个分句:“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即是。除此,我们还由此可以看明大荒山下的顽石是“通灵宝玉”的本相,是虚拟的小说作者,这与“夹带”它下世的——贾宝玉的前身的神瑛侍者并非一回事。虽则彼此有关系,但决不是如程高本篡改过的那样,成了石头、神瑛、贾宝玉三位一体。

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与警幻之妹兼美成亲的一段情节,与各本也不同。底本无拼凑现象,正文很少修改,与其他各本相比质量最高,因此最为宝贵。又第五回回目也与诸本皆异,作:“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以“情”迭字设在回目中是雪芹的习惯,如“痴情女情重愈斟情”(第二十九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第三十四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第四十八回)、“情小妹耻情归地府”(第六十六回)等皆是。可见此回目是作者亲拟。又:庚辰本已改此回目而第二十七回却仍有脂批“开生面、立新场,是书不止‘红楼梦’一回”等语,更可证甲戌本此回回目是原拟。

第四回,甲戌本介绍薛蟠的表字是“文龙”,而其他诸本均作“文起”。古人的名与字义常相关联,名为“蟠”,字应为“文龙”;其他诸本之“文起”定是草体形讹。第七十九回回目可作证,诸本均作“薛文龙悔娶河东狮”(仅杨藏本将“龙”字勾去改为“起”)。除甲戌本外,诸本皆误。

甲戌本虽然只有十六回,却有密集的朱笔眉批、行间侧批、双行夹批一千六百余条(有部份批语系从另本移录)。所存各回脂批远多于其他脂本,尤有一些重要批语为他本所无,相当有研究的价值。如第一回“满纸荒唐言”诗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意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这条批语是持曹雪芹卒于壬午年(一七六三)论者的首要依据。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甲戌本以外的本子,其共同的祖本已被人修改,修改者不是曹雪芹,也没有经过曹雪芹过目,因而改后的本子的质量大为下降。《红楼梦》在甲戌(一七五四)前已基本完稿了。“增删五次”是甲戌以前的是(甲戌本上已有“增删五次”的字样),甲戌之后,曹雪芹再也没有修改他已交在脂砚斋等人手中的《红楼梦》稿。故甲戌后抄出的本子(如己卯、庚辰等本),凡与甲戌本有异文者,都不是出之于曹雪芹之手笔。当然,我们今天看到的“甲戌本”只是过录本,其中也不免有过录者改动之处。但总体上保留了曹雪芹的原笔。总之,现存甲戌本的地位与接近原稿的程度,远远超出包括己卯、庚辰本在内的其他任何本子。所憾太过残缺,仅得前八十回的五分之一。

甲戌本原为清朝大兴刘位坦得之于京中打鼓担中,传其子刘铨福。内有刘铨福在同治二年(一八六三)、同治七年(一八六八)所作的跋,极有见地。另有刘铨福的友人绵州孙桐生(署“左绵痴道人”)批语三十余条。之后流传不详,一九二七年夏此本出现于上海,为刚刚归国的胡适重价购得,是为首次发现的传抄残本。一九六二年胡适去世后,此本被寄藏于美国康乃尔(Cornell)大学图书馆,现已被上海博物馆购藏。

目前,也还有人对甲戌本的钞写年代表示怀疑。虽然如此,甲戌本的重要性和参考价值仍不容低估。这是因为,甲戌本是几种钞本中年代最早的一种,当然最接近原著。

已卯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己卯冬月定本),又称脂怡本,脂馆本。原残存三十八回,后又得三回又两个半回,现共有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此本的底本是现存脂评抄本的底本中较早的一个(一七五九年),仅次于甲戌本,略早于庚辰本。其所标“定本”的纪年比“庚辰”早一年,更重要的是正文上的差异。此本的文字有多于庚辰之处。此本文字与庚辰本大体相同,但庚辰本抄错之处,此本却往往是对的,可惜它已经残缺不全了。己卯本的脂评相当特别,它基本上没有眉批和朱笔批语,行间批也很少,主要是正文下的双行小字批,全书共有七百一十七条批语。

此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二册总目书名下注云“脂砚斋凡四阅评过”,第三册总目书名下复注云“己卯冬月定本”,故名己卯本。己卯年,是乾隆廿四年(一七五九)。存四十回。即一至二十回、三十一至四十回、六十一至七十回(内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原缺,系后人武裕庵据程高系统本抄配)。其中第一册总目缺,第一回开始缺三页半,十回末缺一页半,七十回末缺一又四分之一页。十回一册,共四册,每半叶十行,行二十五或三十字不等。另有残卷一册,存三个整回又两个半回。即第五十五后半回、五十六至五十八回及五十九回前半回。

己卯本与庚辰本有共同的祖本,可称之为“己卯——庚辰原本”(郑庆山先生称之为“丙子脂砚斋三阅评本”),即庚辰本第七十五回题记所谓“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本。此本已佚。残存第七十五回回目:“开夜宴发悲音,赏中秋得佳谶。”“己卯——庚辰原本”(丙子本)已删去“凡例”,而把“凡例”的第五条并入“楔子”。脱漏了僧道与石头对话文字,以“来至石下,席地而坐,长谈,见”补缀。第五回末贾宝玉误入迷津有较大修改。第十六回末都判与小鬼对话也有修改等等。

己卯本上有“己卯冬月定本”题记,庚辰本上有“庚辰秋月定本”题记,这实际上是“己卯庚辰原本”的两个阶段。“己卯冬月定本”系第一至第四十回,“庚辰秋月定本”系第四十一至第八十回。也就是说,“己卯——庚辰原本”是跨己卯(一七五九)和庚辰(一七六○)两个年头才完成的。其时曹雪芹尚在,但他并未参加整理修订工作。

过录己卯本正文避国讳“玄”和“禛”,避两代怡亲王胤祥和弘晓的名讳“祥”和“晓”。冯其庸先生和已故吴恩裕先生论定此本为怡亲王府弘晓抄本。弘晓之父怡亲王胤祥为康熙第十三子,曹家与之关系非浅,故所据底本可能就出自曹家。或以为避家讳并不严格,乃怡府本之传抄本。因急于峻事,前十一回没抄批语,并非底本有拼凑现象。然对正文,主持者妄加删改,如改“成则王侯败则贼”为“成则公候败则贼”,即是显例。损害了原本的价值。又此本前五回多了一次修改,确系怡府本的过录本。

己卯本既与庚辰本同源,两本也就有大量共同特点。两本都题“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墨笔夹批与总批几乎相同;前十一回都是白文本;在回目上,两本文字相同;第十七、十八回都尚未分开,共享一个回目;第十九回都无回目,宁国府一小书房也没命名;又同缺第六十四、第六十七回;在正文方面,两本有大量共同异文,其中有近一半是共同的讹误。最明显的是,诸本的“英莲”在己卯与庚辰本中都作“英菊”【“甄英莲”,据脂批原谐音“真应怜”】。己卯本讹夺字较少,文字有多于庚辰本的地方,语意较庚辰本确切。尤其以前五回文字差异较大。

此本无复杂的眉批侧批,面貌干净。批语绝大多数在正文内双行书写,计七百一十七条,除多一条单字批外,与庚辰本全同。第十一回之前无夹批,却有十二处侧批为别本所无,见于第六回和第十回。

此本中夹有六张笺条,补此书批注不足。第一张为第一回正文“昌明隆盛之邦”批注“伏长安大都”;第二张为第四回“护官符小注”;第三张为第五回题诗一首;第四张为第六回题诗一首;第五张为第二回前指示将总批低两格抄;第六张为第十九回一条批注,连所属正文,另纸记在回前。

就总体而言,己卯本比庚辰本更接近己卯——庚辰原本的本来面貌,因而也就更接近原稿。己卯本第四回,冯渊家人向贾雨村告状说:“……望大老爷拘拿凶犯,剪恶除凶,以救孤寡。”在庚辰本中,“剪恶除凶”四字被删去。己卯本第九回:“茗烟见人欺负我,他岂有不为我的,他们反而打伙儿打了茗烟。”庚辰本这句只有“茗烟”两个字,很明显,是因为句头句尾都作“茗烟”而把中间部分脱漏了。

此本三十四回末题“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终”,为脂本石头记第一个出现“红楼梦”标名的本子,说明曹雪芹生前一度使用“红楼梦”为书名

庚辰本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凡四阅评过,庚辰秋月定本),又称脂京本。即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七十八回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本八十回,中缺六十四、六十七回。原书八册中每册卷首都注明“脂砚斋凡四阅评过”,自第五册起,兼有“庚辰秋月定本”字样,“庚辰本”以此而得名。原为徐星署旧藏。徐星署名祯祥,是光绪时协办大学士徐郙之子。此书徐星署于一九三二年初在隆福寺书摊得之,系北城旗人卖出,当时售价银洋八元。

庚辰本属于珍贵的早期抄本,其文字质量虽逊于甲戌、己卯本,然其完整程度却非前两者可比。庚辰年是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零年),其时曹雪芹尚在。离雪芹去世之壬午除夕,仅下隔两年有余。

第五十回,庚辰本作“芦雪广争联即景诗”,各本不识“广”(音眼,就山崖建造的房子)字,或改为“庵”,或以“亭”、“庭”字代之。庚辰本保持了原目原文。

庚辰本还保存有大量脂批,署有名号、年月的批,也远比他本为多,这些都极有研究价值。其中第十二至第二十八回还有大量的朱批,可能系从别本移来。在诸抄本,脂批前四十回多,后四十回少;后四十回的批语主要来自庚辰本,这些批语有的还为研究作者构思成书过程和探索佚稿情节提供了线索。如:第四十二回批:“钗、玉名虽两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余,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第七十五回批:“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第七十九回批:“先为对景悼颦儿作引。”等等。

戚序本

戚序本,全名为“戚蓼生序本”,简称戚序本或戚本,原由乾隆进德清戚蓼生所藏并序,约在光绪年间桐城张开模得到它的一个过录本,后归俞明震,俞以之赠上海有正书局老板狄葆贤,据以照相石印,题为《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以其卷首有戚蓼生的一篇序,故称“戚序本”。但是,卷首有戚序的共有三个本子。

一戚沪本:又称戚张本,张开模旧藏戚蓼生序本,抄本,存第一至四十回。戚沪本有乌丝栏,是有正本的底本。据上海古籍书店的同志所鉴定,“从纸张墨色来看,约在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抄成”。原本曾传闻已于一九二一年毁于火。一九七五年冬,上海古籍书店整理旧库,意外发现迷失多年的该本前四十回半部。现藏于上海图书馆。

二戚宁本:泽存书库旧藏戚蓼生序本,又称泽库本、南图本,抄本。与戚沪本是共同底本的不同抄本,两者的文字只有极细微的差别。存八十回全,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行款格式与戚沪本全同。宁本无格栏。此本一般认为是戚沪本的过录本。由于戚沪本已残,而据以影印的有正本经过贴改,戚宁本则保持了戚沪本原貌,所以仍然有其一定的版本价值。戚宁本抄写时代约在清咸、同之间,是高一涵的意见。藏南京图书馆,

三戚正本:又称有正本。上海有正书局一九一一年——一九一二年据戚沪本照相制版石印,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印行前四十回,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印行后四十回。出版时题《国初钞本原本红楼梦》,此本付印前对底本作过整理,有改动失真之处,如删去了原收藏者的印章,对个别字作了贴改(据查验,前四十回贴改二十处,三十二字)。此本八十回,前四十回眉批为书局老板狄葆贤所加,“小字本”后四十回中也有眉批,为狄葆贤征求他人所加。价值不高。一九二○年用“大字本”剪贴缩印了一种“小字本”,于是有大小字本之分。“小字本”又于一九二七年再版。存八十回全。“大字本”四回一册,共二十册,十回一卷,共八卷。每半叶九行,行二十字。缩印“小字本”为十二册,每半叶十五行,行三十字。“小字本”因错误甚多,无甚参考价值。

王府本

王府本,存百二十回,十回一卷,共十二卷。分装四函,函八册,共三十二册。面十八行,行二十字。粉色连史纸钞写。目录页和版心题名《石头记》。赵万里云出自清代某蒙古王府之后人,故称“蒙古王府本”,简称脂蒙本或蒙本。因其第七十一回回末总评一页的背面有“柒爷王爷”之草书,一栗《红楼梦书录》疑出清王府旧藏,故称“清某王府旧藏本”,简称王府本或府本。王府本前八十回大体同戚本,版式相近,为同祖之本,但无戚序。其前八十回总目及正文用印就的朱丝栏粉色连史纸钞写,每版十八行,行二十字。补配部份系素白纸,每页十八行,行二十四字。书口印有朱色《石头记》书名,下手有手写墨色卷×、×回及每回页码。行款版式均同戚序本。缺第五十七回至第六十二回。后人以程甲本抄配了这六回及后四十回目录、正文,并在全书之首冠以程伟元序。有总目,十回为一卷。然而,每册四回。王府本也是一个附有脂砚斋批语的本子,回前回后总评亦单占一页,然而从此本开始,各本一律删去所有脂砚斋的名字。它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特有八百三十四条不见于早期脂砚斋评本的评语。这些批语补齐了回前回后总批,又有侧批和双行批。有散文,还有诗、词、曲等韵文。在第四十一回前的那首七言绝句之下,署名立松轩。立松轩把他的批语写入双行批注,可证王府本的底本为立松轩手抄本。松轩本的底本则有三个,依次为庚辰本、己卯本和杨藏本(皆非今本)。此本前五回文字属于庚辰本。第十六回末,都判与小鬼的调侃世情,己卯本有残文。此本正是己卯本残文的连缀。第五十六回改“时宝钗”为“识宝钗”,即从杨藏本。诸底本经过立松轩的整理和修改。第十七回和第十八回已分开,第十九回有了回目,第二十二回末已补齐,第六十四回,补入一个有批语的稿子,第六十七回亦补入,第八十回也有了回目。——凡此种种,以下各本皆大同小异。如无特殊情况,即不再赘述。王府本的抄写时间颇晚。它的第六十七回据程甲本抄补,用预留纸张,由前八十回抄手之一书写。在总目中,该回与其它各回似为一色笔墨。这说明王府本的过录时间是在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之后。

舒序本

舒序本又称己酉本、脂舒本,舒元炜序本,简称舒序本或舒本,卷首有舒元炜的序及其弟舒元炳题《沁园春》词,故名。舒元炜,杭州人,其序作于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已酉,亦名已酉本。又因这个本子今归吴晓铃先生收藏,而且仅存四十回,故又名吴藏残本或吴本。此本原为八十回抄本,总目中原有八十回回目,后被人撕去三页,今存第一至第三十九回和第八十回回目。目录前及每回正文前均题《红楼梦》。后来散佚第四十一回以下部份。每五回一册,共八册。然从抄写者转手的情况看,其底本为每册四回。每半页八行,行二十四字,独与郑本相同。从舒序得知,此本之原藏主为姚玉楝号筠圃者。他曾与当廉使(当保,先后担任河南按察使和直隶按察使——“廉使”为廉访使的简称)并录过八十卷,然遭故散失二十七卷;复借邻家之本,合付抄胥,因成新本。他虽然没有说抄配的到底是哪几回,但是,与它本对校,舒本确是一个拼凑本。其来源尚不止于两部份。它的前五回与庚辰本有相同底本。如第五回,各本:“自较别个不同。”庚、舒改“较”为“觉”。再如第二十七回,甲戌:“得了玉的宜似的。”府、戚:“得了玉的益似的。”列本:“得了玉的济是的。”梦本:“得了玉的便宜是的。”庚、舒:“得了玉的依似的。”舒序本跟己卯本也有相同底本。如第三十七回,庚、杨:“我宁可不要。”己、舒:“我能可不要。”府本、戚本自第十二回以后与己卯本有共同底本,第二十二回末惜春诗谜以下不缺。舒本此回结尾文字与府本、戚本相同。舒本与杨本、列本、梦本有相同底本。舒序本和庚辰本多有与甲戌本相同之文,但并不早于甲戌本。其总目与各回之分目不尽相同,是此本的特别之处。又有长短不等的增文,最令人疑惑,盖亦抄写者所为。它又几乎是一个白文本。自是晚期抄本无疑。舒元炜序的落款是:“乾隆五十四年岁次屠维作噩且月上浣虎林董园氏舒元炜序并书于金台客舍。”有“元炜”、“董园”印二方。为舒氏作序的原本。其新抄本之告成亦在此时,这是舒序中说得很清楚的。舒序中还提到,舒本八十回付抄的时候,读者中已有一个一百二十回的全本在流传。虽然,舒氏兄弟等人未能见到这个全本,但序中说到“合丰城之剑,完美无难”,成全本很有把握。“全本”的存在,当不是无根据的道听途说,乾隆五十四年六月,即程甲本问世的两年半以前,《红楼梦》的后四十回书已经在读者中流传。从这一点看来,《红楼梦》后四十回书的作者究竟是谁,舒本为我们作重新考虑提拱了一条线索。

靖藏本

因扬州靖靖应鵾所藏而得名,简称靖本,题《石头记》。一九五九年由南京毛国瑶发现,为藏乾隆时的抄本。一九六四年尚在,以后迷失不知下落。据目验者毛国瑶回忆,此本未标书名,亦无序文,中缝亦无页码。初称《红楼梦》,嗣后也有称《石头记》者。原有八十回,存十九册,蓝纸封面。钤有“拙生藏书”和“明远堂”篆文图章。一九五九年发现时,已分十厚册装订,缺失第二十八回和第二十九回,第三十回尾部残失三页。实存七十七回有余。竹纸抄写,抄手不止一人,字迹尚工整,而不及有正本。每页行数及每行字数未察。有三十九回为白文本。“明远堂”系靖氏堂名。靖应鵾祖籍辽阳,旗人。始迁江都,乾嘉之际移居扬州,清末自扬州迁南京。一九**年发觉靖本迷失。现存毛国瑶抄录的有正本所无批语一百五十条。从批语所附正文看,靖本不缺僧道与石头对话那四百余字,与甲戌本相当。原书有三十五回全无批语,其他各回则附大量朱墨批语。书的封面下原有“夕葵书屋石头记卷一”字样纸条。夕葵书屋是《熙朝雅颂集》(其中选有敦诚、敦敏有关曹雪芹的诗)的主要编纂者、乾隆时著名文士吴鼐的书斋名。书发现之初,毛国瑶曾将此本与戚本作了对勘,摘录戚本中所无的批语一百五十条。后来,将它发表在南京师范学院《文教资料简报》一九七四年八、九月号上,并撰文介绍。此外,《文物》一九七三年第二期周汝昌《〈红楼梦〉及曹雪芹有关文物叙录一束》一文中也曾介绍这个脂本,并校读、解说了其中的部分批语。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主要讲些什么

今天谈谈红楼梦第25和第26回.第25回是<<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讲解的事情主要有以下几件:

第一:小红第3次遇见贾芸.为什么说是第3次?也许有人说是第2次.其实在前面小红梦中见到了贾芸.梦中相见,可见小红是很喜欢贾芸的,是一见倾心.要知道梦始终是美好的.所以我说这是他们第三次相见.

具体描述是这样的:

红玉答应了,便走出来往潇湘馆去.正走上翠烟桥,抬头一望,只见山坡上高处都是拦着帏ぜ,方想起今儿有匠役在里头种树.因转身一望,只见那边远远一簇人在那里掘土,贾芸正坐在那山子石上.红玉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只得闷闷的向潇湘馆取了喷壶回来,无精打彩自向房内倒着.众人只说他一时身上不爽快,都不理论.

描述写得很精彩."红玉待要过去,又不敢过去"很好的写出了她内心活动.

第二:贾环暗算宝玉.(用蜡灯烫宝玉的脸).其实贾环早就对众人宠爱宝玉不满,这次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贾环就动手暗算了宝玉.书中描述得很仔细:

二人正闹着,原来贾环听的见,素日原恨宝玉,如今又见他和彩霞闹,心中越发按不下这口毒气.虽不敢明言,却每每暗中算计,只是不得下手,今见相离甚近,便要用热油烫瞎他的眼睛.

上述描写已经很清楚的交代了原因.这次"宝玉和彩霞闹"只是添油加醋的一笔.我们应该知道宝玉本来就是脂粉堆里的男人,和丫头闹是太正常的事情了.

第三:黛玉探宝玉的病.这个描写比较少.我在这里提出来只想说明一点.宝黛之间的爱情是真挚的爱情.是两小无猜的爱情,他们之间是其他人无法取代的.

宝玉见他来了,忙把脸遮着,摇手叫他出去,不肯叫他看.----知道他的癖性喜洁,见不得这些东西.林黛玉自己也知道自己也有这件癖性,知道宝玉的心内怕他嫌脏,因笑道:"我瞧瞧烫了那里了,有什么遮着藏着的."一面说一面就凑上来,强搬着脖子瞧了一瞧,问他疼的怎么样.宝玉道:"也不很疼,养一两日就好了."林黛玉坐了一回,闷闷的回房去了.一宿无话.

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二人早已心灵相通.不必多谈.

第四:点题的事情.就是"魇魔法姊弟逢五鬼".

下面来解读一下这个标题."魇魔法"是何人来作的?答案是马道婆.那么幕后主谋是谁?答案是赵姨娘.暗算的对象是谁?答案是:"姊弟".即王熙凤和宝玉.是通过什么手段来作的?答案是:"五鬼",即是中所描写的五鬼附身.书中描写是这样的:"把他两个的年庚八字写在这两个纸人身上,一并五个鬼都掖在他们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里作法,自有效验.千万小心,不要害怕!"

然后再来分析一下赵姨娘为什么要暗算王熙凤和宝玉.其实在书中有描写.

那赵姨娘素日虽然常怀嫉妒之心,不忿凤姐宝玉两个,也不敢露出来,如今贾环又生了事,受这场恶气,不但吞声承受,而且还要走去替宝玉收拾.

可见赵姨娘对王熙凤和宝玉的恨由来已久.这一次下定决心要来暗算王熙凤和宝玉,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贾环暗算宝玉以后,王夫人大骂了她(最关键的是还骂了几次,这点在书中写得很清楚),她心里认为大家都偏爱宝玉,对贾环关心太少.再有就是马道婆的贪财也给了赵姨娘可乘之机.

节取一些具体情节来谈谈.

那婆子出去了,一时回来,果然写了个五百两欠契来.赵姨娘便印了个手模,走到橱柜里将梯己拿了出来,与马道婆看看,道:"这个你先拿了去做香烛供奉使费,可好不好?"马道婆看看白花花的一堆银子,又有欠契,并不顾青红皂白,满口里应着,伸手先去抓了银子掖起来,然后收了欠契.

请注意上面的描写:"不顾青红皂白"可见马道婆之贪.我们知道,赵姨娘月银最多不过二两.而从上述描写中我们可以知道这次为了暗算王熙凤和宝玉,宁愿欠马道婆五百两.由此可见她心中的恨有多深.

再来分析一下王熙凤和宝玉中魇魔的一些情节.

这里宝玉拉着林黛玉的袖子,只是嘻嘻的笑,心里有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此时林黛玉只是禁不住把脸红涨了,挣着要走.宝玉忽然"嗳哟"了一声,说:"好头疼!"林黛玉道:"该,阿弥陀佛!"只见宝玉大叫一声:"我要死!"将身一纵,离地跳有三四尺高,口内乱嚷乱叫,说起胡话来了.林黛玉并丫头们都唬慌了,忙去报知王夫人,贾母等.此时王子腾的夫人也在这里,都一齐来时,宝玉益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得天翻地覆.贾母,王夫人见了,唬的抖衣而颤,且"儿"一声"肉"一声放声恸哭.于是惊动诸人,连贾赦,邢夫人,贾珍,贾政,贾琏,贾蓉,贾芸,贾萍,薛姨妈,薛蟠并周瑞家的一干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众媳妇丫头等,都来园内看视.登时园内乱麻一般.正没个主见,只见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众人越发慌了.周瑞媳妇忙带着几个有力量的胆壮的婆娘上去抱住,夺下刀来,抬回房去.平儿,丰儿等哭的泪天泪地.贾政等心中也有些烦难,顾了这里,丢不下那里.

上面这段描写得很详细.具体来说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很短的一段文字涉及到了很多人.王熙凤和宝玉中魇魔后的形态也有描写,宝玉是:"宝玉益发拿刀弄杖,寻死觅活的,闹得天翻地覆"王熙凤的是:"凤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钢刀砍进园来,见鸡杀鸡,见狗杀狗,见人就要杀人."可见两个人中魇魔中得很深.

还有一段描写相当精彩,写出了薛蟠之俗.

别人慌张自不必讲,独有薛蟠更比诸人忙到十分去:又恐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知道贾珍等是在女人身上做功夫的,因此忙的不堪.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

"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这句话很经典.这证明了林黛玉的美是雅俗共赏的.至于害怕薛姨妈被人挤倒,又恐薛宝钗被人瞧见,又恐香菱被人臊皮这些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上面的描写也很好的写出了此时的乱.

还有一段描写也很经典.那就是赵姨娘一段话:

赵姨娘在旁劝道:"老太太也不必过于悲痛.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世里也受罪不安生."

所以周思源先生说赵姨娘是"莫名其妙赵姨娘",在大家都悲痛万分的时候,她跳出来说这段话不是很傻么?可见赵姨娘是一个缺少心机的女人.在曹雪芹的笔下,她就是一个被丑化的女人.

第五: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救助宝玉和王熙凤.具体过程不谈.只选取一段话来说:

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这段话其实很重要,可以分析出两点.第一,宝玉此时十三岁.第二,预示了一点结局.那就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接着再说说第26回<<蜂腰桥设言传心事潇湘馆春困发幽情>>.情节不多,只说一些精彩的地方.

1.小红与佳蕙的重要对话.可以看作是结局的预示.

红玉道:"也不犯着气他们.俗语说的好,`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谁守谁一辈子呢?不过三年五载,各人干各人的去了.那时谁还管谁呢?"

2.小红与贾芸第四次见面.可以看作是二人爱情的发展阶段.

那贾芸一面走,一面拿眼把红玉一溜,那红玉只装着和坠儿说话,也把眼去一溜贾芸:四目恰相对时,红玉不觉脸红了,一扭身往蘅芜苑去了.不在话下.

3.贾芸见宝玉.具体过程不多谈.

4.贾芸借还手帕的机会打听小红的名字.可见贾芸也是喜欢小红的.

贾芸又道:"才刚那个与你说话的,他可是叫小红?"坠儿笑道:"他倒叫小红.你问他作什么?"贾芸道:"方才他问你什么手帕子,我倒拣了一块.".......原来上月贾芸进来种树之时,便拣了一块罗帕,便知是所在园内的人失落的,但不知是那一个人的,故不敢造次.今听见红玉问坠儿,便知是红玉的,心内不胜喜幸.

请注意"心内不胜喜幸"几个字.后面贾芸和小红能在一起是二人相互喜欢的结局.

5.宝玉与黛玉之间的调笑.节取一些:

宝玉便将脸贴在纱窗上,往里看时,耳内忽听得细细的长叹了一声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宝玉听了,不觉心内痒将起来,再看时,只见黛玉在床上伸懒腰.宝玉在窗外笑道:"为甚么`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一面说,一面掀帘子进来了.

黛玉坐在床上,一面抬手整理鬓发,一面笑向宝玉道:"人家睡觉,你进来作什么?"宝玉见他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早荡,一歪身坐在椅子上,笑道:"你才说什么?"黛玉道:"我没说什么."宝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我都听见了."

6.宝玉与冯紫英,薛蟠,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等人的聚会.这里要关注的是冯紫英这个人物的正面出场.

7.林黛玉夜探访怡红院.黛玉误会宝玉不给她开门,而且最关键的是黛玉亲耳听见宝玉和宝钗在里面嬉笑.

8.一段神话般的描写,可见林黛玉之美.

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

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因有一首诗道:

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

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惯例贴诗.

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罕见剧照曝光,2版 红楼梦 人物剧照对比,最经典的还是......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