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看图写作文名字我的家在哪看图写话《钱》 大概内容:算命的人偷钱包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思想1.家在哪儿的看图作文400字
我的家在哪里
2011-11-10作者:小不点小七字数: 386阅读: 42694
一只小鸟悲伤地飞来飞去,始终找不到它的家---森林.它飞呀飞,飞呀飞,终于找到一小片森林,它在那儿安了家,可是没过多久,有一些人来砍树卖钱.小鸟的家没有了.
小鸟很伤心,这时,它的同伴来了.小鸟对它们说:"我是朋友们,我们的家没有了,我们在哪儿安家落户呢?没有了家,我们会受到风吹雨打,会冻死的.我多么希望人类能给我们鸟类一个家,我们也是有生命的啊!''"是啊!可是人类为了钱,把我们的家给毁了,人们住上了舒适的房子,而我们却要遭受风吹雨淋.人门怎么那么狠心啊!我们也需要家,哪怕没有人类的家好,我们都愿意.现在我想人们还我们一个家---森林!''小鸟的同伴说.
唉,它们可真可怜啊!我们人类现在有家,到后来也会失去的.为什么呢?如果我们人类把树木都砍完后,洪水和泥石流就会向我们的家冲去.到最后,我们不仅没有了家,也没有生命.如果我们保护森林,那么我们的家就是一望无际的绿色家园,那该是有多好啊!
这样我们的家园才会美好!一切都会变的更美好!
2.我的家在哪儿600字作文【我的家在哪儿】作文
有的漫画看了令人发笑,有的漫画看了令人警醒,也有的漫画看了令人思索。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让我思潮起伏,长叹不已。
漫画上:小燕子见春季一到,从南方归来。小燕子见原本的绿林成了城市中的“烟囱林”,发出了阵阵疑问:“我的家应该安在哪呢?”难道小燕子会住在“烟囱林”?不会。那么,小燕子为何会无处落脚?为何无法安家?为何从前的树林成了“烟囱林”?这些问题,应该问问那些愚蠢的人类!
是他们毁了燕子的家!是他们让燕子别无去处!是他们修起了烟囱,还污染了原本湛蓝的天空!愚蠢的人类,你们知道吗?再这样破坏森林,别无去处的将会是我们!
乱砍乱伐,鸟儿无家可归,全球气温也会随之上升。据统计:今年的平均气温0.6℃。每失去一片森林,平均气温就会上升0.001℃。不到2035年,年均气温将会达到2℃。到那时,冰山崩裂,水位上涨,火山喷发。海滨城市将会被淹没,大地将会开裂,珠穆朗玛峰将会消失。真正的2012将会到来!我们会随地球一起灭亡,别无去处的将会是我们!
没有蓝天,雄鹰不会翱翔;没有森林,鸟儿无处安家;没有绿地,马儿不再奔跑……没有了地球,我们不复存在。人类们,请保护好我们的地球母亲吧!
3.作文我的家在哪,几时什么样子的,家里有什么我的家
经过几天的小装修,我家可变了样,你想去看看吗?我家现在变得更富有情趣了.因为它五彩缤纷,色彩纷呈.
首先,看看最显眼的客厅吧!为了不让客人感到耀眼,爸爸特意把它刷成了乳白色.温馨淡雅足以使初来乍到的你感受到一股其乐融融的家的气息,让你感觉是那么的温柔,体帖,舒服.哎,别睡着了!再来看看我的书房,走进去你就能感觉到书香.一幅名人字画,正入眼帘,右边是一个大书架,上面装满了书,旁边的写字台当然也是我的啦.为什么感觉这么协调?哦,原来是墙上的颜色.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爸爸把它刷成了茶色,正好和书桌颜色配套,让人沉醉其中.再来看看我的屋吧!走进去感觉是进了仙境一般,全部都是淡粉色,正前方一大堆的毛绒玩具在向你招手,看得你眼花缭乱,看这么久了,你一定饿了吧!那就跟我来看看厨房吧!厨房和餐厅是一体的,墙壁刷成了淡绿色,让人感觉好像是走进了大森林,顿时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胃口大开.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家吗?
就是因为有了色彩,生活才多姿多彩,才变得更有情趣,我爱我的家!
4.按照各具特色的名字写一篇作文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是一个小镇,那里风景优美,绿树成阴.
春天,树枝抽出了嫩绿的枝条,小草懒洋洋地睁开眼,花儿们也纷纷盛开了,红的、蓝的、黄的、紫的,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花儿们发出阵阵醉人的芳香,引来一大群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景象可真美!
夏天到了,树叶更绿了,还去河里摸鱼,那一棵棵树像一些战士一般.花儿们也更加芬芳诱人.荷花也开了,荷叶是绿的,荷花是淡粉红的,真美啊!我们小孩子最喜欢到荷塘采莲藕吃,一条条鱼在水中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一被我们捉上来,就“活蹦乱跳”,看它乞求的样子,真可怜!
秋天,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又排成一字形.天空湛蓝湛蓝的,天空下是一片金黄的景象,麦子是黄的,树叶也是黄的,一片一片的树叶离开大树妈妈的怀抱,独自一人“旅行”.农民伯伯在这个季节可乐了,也很忙,因为他们辛勤的汗水培育的麦子成熟了,他们都忙着割麦子呢!
冬天来到了,一颗颗雪花从天上飘落到地上,整个世界一片洁白,雪花是花状的,白白的,一捏在手中就融化成晶莹的小水珠了.
我的家乡真美丽,我爱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
我爱我那充满欢声笑语的家乡.
春天,柳树姐姐脱掉了白连衣裙,换上了绿婚装.调皮的小草弟弟探出了小脑袋,小花妹妹露出了洁白的面颊.农民伯伯在田野里辛勤的耕耘、播种.我们小孩子在草坪上玩耍.小鸟仿佛被吸引住了,也放声歌唱.在那美丽的乡村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声.
夏天,溪水哗哗的流着.我们小孩子在河边玩耍嬉戏.大人们在树阴下谈天说地.知了在叫着,好象在说:“热死了热死了!”小鸟在天空上自由自在地愉快飞翔.在那美丽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秋天,枫树姐姐飘落着红叶,仿佛在迎接丰收的一年.小花准备去和它的哥哥姐姐们告别了.农民伯伯在希望的田野上,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们在帮助农民伯伯干活儿.小鸟成群结队地在和这里的一切告别.在那充满欢笑的田野里留下了美好的告别声.
冬天,大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我们在小路上愉快地玩耍.所有的植物都屈服了,只有那冬青树在风雪中傲然屹立.动物们大多都冬眠了.在这僻静的冬天里,留下了冬姐姐的足迹.
5.一年级看图写话我的一家我家有五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我。
爷爷、奶奶是个电视迷,每天晚上都会在黄金时间坐在沙发上兴致勃勃地收看电视连续剧。瞧!爷爷手拿着烟斗,看起电视眼睛眨都不眨,奶奶在一旁也激动地鼓起掌,还把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他们看电视非常投入,高兴时会哈哈大笑,悲伤时也会泪流满面。
每当吃完晚饭后,爸爸总是聚精会神地看报纸,常常给我们读新闻趣事,别看这小小的一张报纸,却让我们全家增长了丰富的知识。
妈妈呢,挺辛苦的。每天烧菜、做饭,还要洗碗,可她毫无厌言。这会儿,妈妈正在厨房里洗着碗,水龙头哗哗哗的流水声好像是在唱着欢快的歌曲消除妈妈的疲劳。
书房里我正在灯光下专心致致地完成家庭作业,复习完功课后,我也会练字和看课外书。
这就是我既快乐又温馨的一家!
6.我的家在哪里作文2000字求帮助2我的家在哪里“家”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呀!可是对我来说却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我是一只潜深水底的鱼儿,我有美好的过去,也有悲痛的如今,我已不感想象会怎么样明天,因为我是一只将要渴死的鱼。听到这句话,你一定非常疑惑:为什么是渴死的鱼?其实对今天的一切,我才是最疑惑的,就让我慢慢道出我内心的痛苦。
的确,河水到处密布,五湖四海皆是水,但是又有几条和可以容纳下我呢?如今得水已不能称之为水,而是污水。河水应经被自称为地球的主宰着无情的摧毁的支离破碎,污染已使河水变得不堪一击。
无论是工业废水,还是农业污水、生活用水……只要能放,就肆无忌惮的放入原本清澈的水中。水就像手无缚鸡之力的羔羊,没有任何的反抗能力,它只能默默地承受,并且还要眼睁睁的看着整个家族想掉入无底深渊一样不断沦落,被污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接下来的受害者便是小小的我了,我和河水同病相怜,我们同为天涯沦落人,我们都有着无可奈何。河水的污染以至于我原本可以四海无家,我没有任何的容身之处,我几乎已经被世界遗忘。
在这之前,我是一只幸福而快乐的鱼儿。我和同伴们在生活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
我也有一个幸福的家,我有很多兄弟姐妹,我们在一起幸福快乐的生活。但一切或许上天在冥冥之中做了安排,到了幸福的尽头,便是痛苦折磨。
得到什么,就注定要失去什么。老天总是先给我一些甜头,再给我些苦头。
当我梦醒时分的时候,也便是一切幸福终结,如果我知道会有这些事发生,那么我宁愿不要醒来,哪怕永远的睡去,因为我害怕我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已经时过境迁,沧海桑田。但是我没有意料下一秒会发生什么,现实中是残酷的。
一夜之间,我的朋友没了,我的幸福也没了。看着同伴们一个个都悄无声息的从我身边离开,我感到无比的难过,甚至悲痛欲绝,不想生活在这“人间地狱”。
曾几时,我和同伴嬉戏玩耍;曾几何时,我和家人幸福生活;曾几何时,我……可是如今已物是人非,我痛苦的挣扎着、***着,又有谁能够听到呢?是人类吗?我不知道。夜深人静,我提着疲惫的身子,奄奄一息的叹息:“我的家在哪里?。
7.我的家,应该安在哪漫画作文600字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漫画家,画出千千万万幅美丽的漫画。
几年前,妈妈带我去书店买书,无意间,我发现了一本精致的漫画书,里面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张图片,都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迷人……我陶醉在漫画之中,心想:如果有一天,我也能画出这么漂亮的人物就好了!于是,我的心中渐渐萌发了长大后当一个漫画家的想法。
小时候只是单纯的喜欢,没事喜欢一张一张的画。妈妈特别喜欢我画画,因为她觉得我画画的时候特别安静,所以特别支持我画。尤其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我老捣乱,妈妈就会一挥手,说:“画画去。”我就立刻回屋坐下,一画就是两小时。
但慢慢长大了,我就把它树立成我的理想。而美术专业复杂的种类中,我选择了漫画。我喜欢漫画,是因为它充满幻想与乐趣,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世界。每一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有血有肉的,我们和他们一起哭、一起笑。
不过,想要当一个漫画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必须有足够的恒心才行。为了锻炼我的毅力,一有空我就会翻出我的漫画书开始画画。先是脸型,再是发型,接着是表情……终于,第一幅画在我的手中诞生了。接着就该开始修改我的画了,我聚精会神地盯着画上的人物,每找出一处不足,我就会对照着漫画书开始修改。经过我的一番修改,画上的人物渐渐变得漂亮起来了。虽然这不是什么丰功伟绩,但对于第一次画漫画人物的我来说,已经是一个不错的成绩了。
看着桌子上经过我精心修改出的画,我不禁想入非非了:我是一个漫画家,我正坐在书桌前聚精会神地画着一幅又一幅美妙绝伦的画。最后,我把它们寄到了一家出版社,做成了一本本精致的漫画书……想到这,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哈哈,真希望这一天早点到来!”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只要我为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冲破难关,就必然有
8.小明在家里看图写话的看图怎么写暑假的一天,小明正在家里画画,爸爸妈妈都出去了,突然,小明听到一阵“咚、咚、咚”的敲门声,他走到门口问:“谁呀?”,外面的人说:“我是你爸爸的朋友,请把门打开吧。”小明搬了一个凳子,踩在上面趴在猫眼上向外看,发现门口是一个陌生人,他紧张地想:“我该怎么办呢?”
他想了一会,就一连串地问:“你叫什么名字呀?你在哪工作呀?我爸爸叫什么名字呀?你认识我妈妈吗?你是我爸爸的同事吗?你知道我爸爸的电话号码吗?我现在来打一个电话,问问我爸爸,他一会儿就回来了,请你等一下。”他刚说完,就听一阵咚咚的脚步声,小明从猫眼里一看,外面的人不见了。
小明的爸爸妈妈回家了,小明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夸讲他说:“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9.小学四年级我的名字怎么来了写篇作文你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大名鼎鼎的梁涵梓。虽然在名人传记中找不到我的名字,但在我班的点名册上一定能找到我的名字。嘻嘻,关于我的名字,还有几个有趣的小故事呢!
从我呱呱坠地那天起,全家人就为给我起名字忙碌起来了。有的查字典、有的查电脑……给我起了一大堆名字。有:梁言、梁田、梁辰、梁爽……经过大家的讨论,这些名字一个也没通过。最后,姥爷请算命先生给我起名字,经过算命先生的精掐细算,“梁涵梓”这个名字被注册到了我家的户口本上。
我对我的名字是这样理解的。“梁”,是我的姓,全家人也希望我长大后成为祖国的栋梁;“涵”,妈妈希望我长大后成为一个有学识、有涵养的人;“梓”,《正字通》里说,“梓,百木之长,一名木王。”在古代,人们把梓树看作一种尊贵的树木,,常把它和桑树一起种在住宅旁,所以,“梓”也有“家乡”的意思。“梓”寄托了全家人对我的期望,希望我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自己的家乡,不要忘了自己的父母。
“梁涵梓”,这个有着特殊含义的名字,就这样被我身边的人叫响了。不过,这个“梓”字比较生僻,总是被人叫错,有一次,还闹了一个笑话呢!我第一次去上舞蹈课的时候,小付老师拿着点名册一个劲儿地喊:“梁涵辛!梁涵辛——”,全场静悄悄的,没一个人答应。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是谁的名字和我只差一个字?小付老师恼了,大声说:“梁涵辛来了没有?!”我突然醒悟过来,可能是在叫我吧!连忙小声答应:“到——”老师使劲看了我一眼,不满地说:“怎么喊几遍都不答应?”我低下头不敢吭声了。就这样,在舞蹈班,我的名字变成了——梁涵辛。直到后来,妈妈发现了这个变化,悄悄地告诉了小付老师,我的名字才被还原了。
哈哈,你记住我的名字了吗?我的名字好听吗?
有一天,我们所来了一个算命的人。他说他什么都知道。这样,许多信神信鬼的人都找他算命。我得想个办法治治他。
一会儿,我终于想出办法来了。我拿来小木箱,里面装点东西,在用锁把木箱锁起来,就到算命人那里。我问他:“我爸爸从不许我打开这木箱,我今天想知道里面装着什么?”
算命人接过木箱摇了摇,听见了“啪啪”声。肯定地说:“这木箱里装的是金子。”
我听后反问他:“这东西究竟值多少钱?”
他皱了一下眉头斜着眼说:“钱多得你一辈子也花不完,你真有福气!”
我哈哈大笑,打开木箱。大家都凑过来看,木箱装着的是几块碎瓦片。大家看了都哈哈大笑,纷纷指责他玩的是骗人的把戏。
算命人见大事不妙,拿着钱就跑。人们想捉也捉不住。我急中生智,大叫一声:“派出所的叔叔来了!”那人一惊,慌忙中绊到路边的一根棍子,摔倒了。大家跑过去,抓住了那个“骗钱鬼”,把他送到派出所去了。
此人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了。这幅画高25厘米半,长525厘米。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为了表现京城的繁荣昌盛,张择端选择了清明这个重要节日的景象进行59表现。《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清明上河图》的中心是由一座虹形大桥和桥头大街的街面组成。粗粗一看,人头攒动,杂乱无章;细细一瞧,这些人是不同行业的人,从事着各种活动。大桥西侧有一些摊贩和许多游客。货摊上摆有刀、剪、杂货。有卖茶水的,有看相算命的。许多游客凭着桥侧的栏杆,或指指点点,或在观看河中往来的船只。大桥中间的人行道上,是一条熙熙攘攘的人流;有坐轿的,有骑马的,有挑担的,有赶毛驴运货的,有推独轮车的……大桥南面和大街相连。街道两边是茶楼,酒馆,当铺,作坊。街道两旁的空地上还有不少张着大伞的小商贩。街道向东西两边延伸,一直延伸到城外较宁静的郊区,可是街上还是行人不断:有挑担赶路的,有驾牛车送货的,有赶着毛驴拉货车的,有驻足观赏汴河景色的。
汴河上来往船只很多,可谓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有的停泊在码头附近,有的正在河中行驶。有的大船由于负载过重,船主雇了很多纤夫在拉船行进。有只载货的大船已驶进大桥下面,很快就要穿过桥洞了。这时,这只大船上的船夫显得十分忙乱。有的站在船篷顶上,落下风帆;有的在船舷上使劲撑篙;有的用长篙顶住桥洞的洞顶,使船顺水势安全通过。这一紧张场面,引起了桥上游客和邻近船夫的关注,他们站在一旁呐喊助威。《清明上河图》将汴河上繁忙、紧张的运输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更增添了画作的生活气息。
张择端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使《清明上河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清明上河图》丰富的内容,众多的人物,规模的宏大,都是空前的。《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疏密相间,有条不紊,从宁静的郊区一直画到热闹的城内街市,处处引人入胜。
北宋以前,我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清明上河图详细介绍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但艺术水平高超,而且围绕着它还流传下来许多有趣的故事。
《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桥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绘画史上名为《清明上河图》的画幅很多,但真本毕竟只有一幅。经过众多学者、专家对这一专题的研究,大家意见基本一致,都认为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这幅是北宋张择端的原作。其它的同名画作,均为后来的摹本或伪托张择端的臆造本。
现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的画卷本幅上,并无画家本人的款印,确认其作者为张择端,是根据画幅后面跋文中金代张著的一段题记。张著的题记也仅寥寥数语:"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不过,张择端的姓名并未见于北宋后期成书的《宣和画谱》,有人推测说,可能他进入画院时间较晚,编著者还来不及将其收编书中。
《清明上河图》在细节描绘上有着巨大的艺术魅力!临摹画制作精美,也是一种商业艺术,它更是你收藏,赠给亲朋好友的绝佳艺术礼品!
白寿彝任顾问的《中国通史(彩图本)》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全卷所绘人物五百余位,牲畜五十多只,各种车船二十余辆艘,房屋众多,道具无数,场面巨大,段落分明,结构严密,有条不紊。技法娴熟,用笔细致,线条遒劲,凝重老练。反映了高度精纯的绘画功力和出色的艺术成就。同时,因为画中所绘为当时社会实录,为后世了解研究宋朝城市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张择端”条内对《清明上河图》的评价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画家成功地描绘出汴京城内及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上各阶层的生活景象。主要表现的是劳动者和小市民。对人物、建筑物、交通工具、树木、水流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非常巧妙,整体感很强,具有极大的考史价值。此后历代绘制的都市风俗画,无不受其影响。
《清明上河图》究竟画了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千百年来,它的魅力一直不衰?
据齐藤谦所撰《拙堂文话·卷八》统计,《清明上河图》上共有各色人物1643人,动物208头(只),比古典小说《三国演义》(1191人)、《红楼梦》(975人)、《水浒传》(787人)中任何一部描绘的人物都要多。
《清明上河图》全图可分为三个段落,展开图,首先看到的是汴京郊外的景物。中段主要描绘的是上土桥及大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后段则描绘了汴京市区的街景。人物大不足3厘米,小者如豆粒,仔细品察,个个形神毕备,毫纤俱现,极富情趣。
《清明上河图》大至原野、浩河、商廊,小至舟车人物、摊铺、摆设、市招文字皆统组一起,真实自然,令人有如临其境之感。整部作品长而不冗,繁而不乱,严密紧凑,有如一气呵成,充分表现了画家张择端的过人笔力,不愧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宝。
据图后明人李东阳的题跋考据,《清明上河图》前面应还有一段绘远郊山水,并有宋徽宗瘦金体字签题和他收藏用的双龙小印印记,而今这些在画上都已不见。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因为此图流传年代太久,经无数人之手把玩欣赏,开头部分便坏掉了,于是后人装裱时便将其裁掉;一种可能是因宋徽宗题记及双龙小印值钱,后人将其故意裁去,作另一幅画卖掉了。
还有许多专家猜想《清明上河图》后半部佚失了一大部分,因为画不应该在刚进入开封城便戛然而止,而应画到金明池为止。
《清明上河图》
中国古代书画上除了作者的题跋和钤印外,往往还有收藏者的题款和钤印。我国有这样一幅名画,上署有许许多多人的题跋,盖有密密麻麻的鉴藏印章。可见它经过了许多官方和私家收藏者之手。这就是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它历经八、九百年的岁月沧桑,饱经劫难,有的收藏者为其而遭不幸,作品终于幸免于难而保存下来。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宋代画家张择端。张择端是山东人,早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学习绘画,后为北宋画院画师。虽然有关他的记载很少,但这幅了不起的作品,使后人永远地记住了他。《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高248厘米,长528厘米。图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汴京在清明时节的繁华热闹的景象。清明上河是当时的民间风俗,如像今天的节日集会,人们藉以参加商贸活动。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市郊景画,第二段是汴河,第三段是城内街市。
先是汴京郊外的景象。农民在田里耕作,有钱人扫墓归来。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人物正匆匆进城。接下去是最精彩的部分--汴河。汴河上的拱桥如一道彩虹,桥上行人如潮,熙熙攘攘,磨肩擦踵,桥下舟楫相竞相争。许多细小情节刻划得极有情趣。如桥头一匹惊马造成险情,毛驴被惊吓,好奇的人在围观。接着又描绘汴京的街市。汴京作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中官府衙门、民居宅院、作坊店铺、茶肆酒楼,屋宇错落,林林总总,街上车水马龙,九流三教,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画面又展开一幅从容的景象,有张有驰,形成有趣的对比和节奏感。画家通过对汴京城内建筑、商贸、交通、运输几个方面的描绘,再现了北宋都城的繁华和发达。
《清明上河图》中画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可贵的是,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达到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丰富的形象资料,因此,它还具有历史文献的价值。
在中国美术史上,《清明上河图》可谓是一幅最具传奇色彩的作品,也是历朝历代被临摹最多的一幅作品。从古至今关于《清明上河图》版本的考证、真伪的争辩有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和不解之谜;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皇宫贵族、文人墨客,对于《清明上河图》的掠夺和收藏从未停息过。《清明上河图》真迹是如何现世的?它的作者张择端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呢?
《清明上河图》真迹惊现世间
公元1912年2月12日这一天,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走下了皇帝宝座,它宣告了中国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统治大梦,顷刻间土崩瓦解。根据“优待条例”,溥仪仍然住在皇宫紫禁城内。溥仪同中国任何一位封建皇帝不同,他少年时期接受英国老师庄士敦的教育,从小受到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一直有出国留洋的梦想。为了离开皇宫后能有充足的经费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想到了皇宫中收藏的大量珍宝、字画。由此,历经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清明上河图》,四次被收进皇宫,又一次次神秘失踪,这一次又开始了它神秘而漫长的旅程。
离开了皇帝宝座的溥仪利用自己的皇权,从1922年11月16日开始,到1923年1月28日的73天时间里,以“赏赐”其弟爱新觉罗·溥杰的名义,将书画手卷1285件,册页68件移出皇宫。这些中国历代珍贵的书画精品,每一件都价值连城。其中,《清明上河图》就有四卷之多,包括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明代画家仇英仿画的《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其他画家以苏州为背景仿画的“苏州片”《清明上河图》等。尤其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堪称中国美术史上的稀世神品,是历朝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珍品。
1925年2月24日,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溥仪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在日本人的监护下,来到天津法租界的张园,他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移出紫禁城的大量珍宝、字画,也秘密地转移至天津,《清明上河图》陪伴着溥仪在天津度过了七年多的时光。
1932年3月8日,溥仪在侵华日军的操纵下,带着他的家眷和大量珍宝、字画,从天津迁往长春,就任伪满洲国皇帝。《清明上河图》又陪伴着溥仪,在长春度过了长达13年4个月的岁月。长春伪皇宫的“辑熙楼”,见证了溥仪和他的家眷在长春度过的时光。“辑熙”的名字是溥仪自己起的,“辑熙”二字出自于《诗经·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辑熙敬止。”然而溥仪认为,“辑熙”的“熙”字,与康熙皇帝的“熙”字相同,溥仪非常崇拜康熙皇帝的才华和治国方略,因此,“辑熙”二字的含义不言而喻,溥仪是想秉承先祖康熙皇帝之志恢复满清大业。为此,人们不难揣测出溥仪如此喜爱《清明上河图》的原因;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清明上河图》的目的,无不是被《清明上河图》中这梦幻般的繁华祥瑞之气所迷醉。
1945年,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通知溥仪迁都通化,溥仪心中明白,所谓的迁都实际上是逃亡,溥仪请山田乙三宽限3天的时间打理行装。实际上,溥仪最放心不下的,是那些从北京故宫带出来的珍宝、字画。13年来,《清明上河图》和大量的珍宝、字画,一直封存在长春伪皇宫后面的书画楼里,只有溥仪和少数贴身随从知道书画楼里面封存的秘密。溥仪和贴身随从匆匆忙忙进入这座神秘的“小白楼”,他从大量的珍宝、字画当中精选了一些珍品逃往通化,剩下的珍宝、字画被一些侍卫哄抢。其中,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有哪一卷被溥仪带在身边?哪一卷流失于民间?人们不得而知……
溥仪带着一部分珍宝、字画和家眷,匆匆逃往通化长白山脚下的小山村——大栗子沟。溥仪在大栗子沟仅仅住了3天,之后又匆匆忙忙赶往沈阳,准备从沈阳逃往日本。溥仪又从长春伪皇宫带来的珍宝、字画中再一次进行甄选,只选了少量的珍宝、字画,带着弟弟溥杰和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随侍逃往沈阳,而将大部分家眷和一些珍宝、字画留在了大栗子沟,这些被遗弃在大栗子沟的珍宝、字画,有的被瓜分,有的被烧毁,最后被解放军收缴。
1945年8月19日,溥仪在沈阳机场乘飞机准备逃往日本,飞机起飞后被苏联红军迫降,溥仪和他的随从人员,以及随身携带的珍宝、字画被苏联红军截获,溥仪被苏联红军遣往苏联赤塔,后转至伯力,五年之后,溥仪被遣送回国,四个不同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下落不明。
1950年冬天,东北局文化部开始着手整理解放战争后留下的文化遗产,书画鉴定专家杨仁恺先生负责对从各方收缴来的大量字画进行整理鉴定,有些书画作品保持完好;有些书画作品已经破损。当杨仁恺先生打开一卷残破的画卷时,顿时惊呆了,这幅长卷画面呈古色古香的淡褐色,画中描绘人物、街景的方法,体现着独特古老的绘画法式,杨仁恺先生随后对这幅画卷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细致的考证,这幅长卷气势恢弘,笔法细腻,人物、景物栩栩如生,这幅画上虽然没有作者的签名和画的题目,然而历代名人的题跋丰富、详实,历代的收藏印章纷繁复杂,仅末代皇帝溥仪的印章就有三枚之多。尤其是画卷之后金代张著的题跋中明确地记载:“翰林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人也,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别成家数也,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藏者宜宝之。大定丙午清明后一日。”难道这就是被历代皇宫、贵族争相收藏的稀世神品——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吗?
杨仁恺先生将这幅画卷的照片,发表于东北博物馆编印的《国宝沉浮录》中,立即引起了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郑振铎先生,将这幅画卷调往北京,经专家学者进一步考证、鉴定,确认这幅绘画长卷就是千百年来名闻遐迩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遗失多年的稀世国宝终于再一次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石渠宝笈三编本”长卷,纵24.8厘米,横528厘米,根据专家统计,《清明上河图》共画有人物684人,牲畜96头,房屋122间,树木174株,船25艘,车15辆,轿8顶。如此浩瀚的画卷,画面结构严谨,有条不紊,人物的各种活动,刻画的非常细致生动,前后呼应,一气呵成。“界画”画法,娴熟自然。《清明上河图》共有历代13个收藏家写的14个跋文,钤章96方。仅末代皇帝溥仪的钤章就有3枚之多,足以证明溥仪对《清明上河图》的青睐;只有《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煌煌巨制,才可以容得下一代帝王的千秋大梦。
·《清明上河图》
国宝《清明上河图》历经兵火,几遭劫难,历代收藏家和鉴赏家曾把玩、鉴赏留下了几许妙语佳话,更有许多待揭之谜。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长卷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誉满中外的艺术珍品。它和唐人韩�创作的《五牛图》一样,被称为画苑“国宝”。其最早收藏者是宋徽宗(赵佶),他用瘦金体书写的“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双龙小印(宋代皇帝的闲章,用于鉴赏或收藏艺术品时铃记),可证画成后最初收藏在皇宫,公元1126年汴京陷落后,宫中所有名贵文物包括这幅名画,统统被金人掠去,金人初不识此画的价值。又过了59年,即金世宗大定26年(1186),金人张著最早在《清明上河图》上撰跋文转引《向氏评论图画记》说,证实宋人张择端有《清明上河图》及《西湖争标图》,这样《清明上河图》的名称始定下来。
历史上对张择端创作《清明上河图》的年代,以及“上河”一记号曾有过一些争论,对画中描绘的是清明时节,从金代以来,似无异议。明代的《味水轩日记》中记载,这幅画不但有宋徽宗的瘦金体题签、双龙小印,并且还有宋徽宗的题诗;诗中有“水在上河春”一句。这样一来,这画卷描绘的是春天景色就更不用怀疑了,近代及当代美术史家郑振铎、徐邦达、张安治等均主“春景”之说。但是,也有人对此提出异议。
对春景之说首先怀疑者是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今从画面种种现象来看,说是秋季倒符合实际些。
颂辞之说
继孔宪易《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邹身城先生在中国宋史研究会上提出论文《宋代形象史料<清明上河图>的社会意义》,认为“清明”既非节令,亦非地名。这里“清明”一词,本是画家张择端进献此画时所作的颂辞。故有人认为,这里的“清明”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后汉书》有例证,是出云:“固幸得生‘清明之世’……”从语气看这个“清明”系指政治开明。画中题款“清明”语,本是张择端进献此画,请帝王们赏识所作的颂辞。金人在画面上留下的跋文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产风物正堪传。”点明此画主题在于表现承平风物。考张择端行年,他于徽宗朝在翰林书画院供职,此画的第一位收藏人便是宋徽宗,证画家意在称颂盛世,讨最高统治者欢心。知道了这个背景,显然“清明”一词不是指节令。
真伪之说
关于《清明上河图》还有真伪之说,明、清时代就有一些奇怪的传闻,清代长为人徐树丕《识小录》所记:说画中有四个人在掷骰子,其中两颗骰子是六点,还有一颗在旋转,这个掷骰子者张着嘴叫“六”状,希望再出一个六点。《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汤勤的裱褙匠认为:汴(开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画中人却张着嘴叫“六”,可见这是闽(福建)音,他怀疑此画是伪作,颜公庆的《消夏闲记》也有类似的记载。是书说这个汤勤还研究了画中麻雀的那双上脚爪,它踏在两片瓦角上,这怕是临摹者的败笔。汤勤斯人,名不见经传,他所说是否真有道理?看来还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