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记念我的爷爷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意思湖北地区 戒淫辞早就该写这么一段文字了纪念我深深的爱着、无比怀念的爷爷!我坚信他也是同样深深的疼爱我、并且以我为自豪的!然而他如此疼爱、引以为自豪的我,却没能在他临终之前赶到他的床前,让他看我最后一眼!!他带着的遗憾走了,我带着歉疚和遗憾直到现在,也许是永远!无法弥补的永远!
爷爷的生平都是我在小的时候,听爷爷爸爸讲讲记下了的。爷爷是生于1922年11月11日(壬戊年辛亥月癸未日,也就是1922年农历九月二十三日),卒于2007年四月的一天。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大家庭,兄弟5个姊妹3个,他排行老三,上面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爷爷的名字充分体现了农民朴实的情怀:朱雨顺。他年轻的时候身材高大魁梧,我记得我在小学的时候,他身高好像还略胜爸爸一筹。可能是因为家境贫困的缘故,他很晚才结婚。在爷爷28周岁时他的第一个孩子——我的爸爸出生了,随后是大姑妈、二姑妈和早夭的小叔叔。
在爸爸十三四岁的时候,奶奶就因病去世了。爷爷不得已将当时才出生三四个月的小儿子送人了。听说这个小叔叔被送人后不久也就因病早夭了。从此以后爷爷就一个人靠种地抚养三个孩子。他本人只上过一年私塾,在我的很小很小的时候,跟我讲得比较文绉绉的一句话“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或者“人之初,性本善”。直到有一天我做妈妈了,才知道这是三字经的一段话。他曾经因为识得几个字,在他人生中有过一段非常辉煌的经历,那就是在五十年代土地改革的运动中,他担任过村里武装部的部长。我不是很清楚那个时候,那个职务到底是有多大?但是,我确信这是他人生中最辉煌,最引以为自豪的一段日子。因为从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经常听他讲那段日子里,同村的人有多么尊重他,无论走到哪里,别人都尊敬的喊他的大名或者“朱二哥”,无论谁家有个什么事,都要请他去主持一下,就连一户人家里杀头猪,都要悄悄的叮嘱他一声“晚上过来喝一盅”。一谈起这段经历,爷爷就兴高采烈。虽然听了无数遍,每次都像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一样,耐心的听他讲完,从不打断。
在奶奶去世后的艰苦岁月里,劳动力奇缺,不知是什么动力,爷爷一个人咬牙切齿的坚持将爸爸供养到读完县重点高中、然后18周岁光荣参军了;小姑妈也一直读书到初中毕业。我无法想象在那个无比艰苦、贫穷的岁月里,是意志力和念头,让爷爷作出了如此伟大的壮举。爸爸是六十年代我们整个村里仅有的两个上过县重点高中的人,随后爸爸又光荣的参军了,而且是海军。爸爸参军回来后作为国家干部随工作组到更偏远和贫穷的村工作了很多年,后来又调回县食品公司上班,算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小姑妈也是村里六十年代出生的女孩子中学历最高的一个,据说读书特别聪明,本来还可以上高中,只是家里实在撑不下去了才作罢的。只有大姑妈为了这个家,从七八岁就开始负责生火做饭做家务,照顾其他人的生活。爷爷为了这个事一直感到愧疚,多次唠叨过,他觉得大姑妈受委屈了。
爷爷应该很想念奶奶的。他一直用两个很小的木头柜子和一个木头箱子存放私人物品比如衣服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晚辈给的一点零花钱,还有过年的时候亲戚们来串门,带给他的一些红糖、冰塘和罐头什么的。箱子上曾漆着枣红色的油漆,四个角上镶着盘云状的铜片,带着灯笼形的铜片锁扣,并且常年挂着锁。小时候,他就告诉过我他说是这是奶奶带过来的嫁妆。有一次他打开箱子给我和妹妹、弟弟每人一块冰糖时,我还发现里面有个黑色绣着花纹的布钱包。他说这是奶奶做的。他说奶奶姓陈,叫陈任。爷爷说她是一个特别贤惠的人并举了一个例子:奶奶知道自己有狐臭,农村大集体的时候全村人一起干活,她总是一个人躲得远远的,怕味道不好让其他难受。我小时候就知道在爷爷的那个年代,妇女几乎很少人会有自己的名字。所以感觉奶奶是一个有教养和文化的人,虽然从未见过她,却与生俱来的对她有一种亲切和爱戴的感情在心里。
爷爷说到底是普通的农民,所以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存在。妈妈是在十四岁的时候和爸爸订的亲,那年爸爸刚十八岁。在参军之前,我的姨姥姥做媒的。他们订婚十年后爸爸在下乡工作期间结婚的。我的爸爸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思想很开明。我出生时爸爸坚持要送到县医院接生的。妈妈告诉我说,爷爷本来就反对爸爸送妈妈去县医院,后来又听说生了个女孩,失望而愤愤的说"指望葫芦天样的大,没想到葫芦不开花"。总之,我出生的时候爷爷很失望。老家农村在七十年代的习俗是,不仅本家长辈对于生女儿很失望,而且邻居们会互相比较几个妯娌之间到底是生男生女。我的爸爸在他的堂兄弟这一辈中二十几个叔叔姑妈里面属于最有出息的,不仅书读得好,而且还参加了海军,在部队里吹拉弹唱样样都会,代表村里参加县里的游泳比赛,还得过全县第二名。部队退役回来,他就安排进了机关作为国家干部下乡工作几年后,又回到了县食品公司。在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的时候,食品公司的工作是个肥缺。爷爷的四弟、五弟都读过一些书,比爷爷更有知识。四爷爷是个争强好胜的人,还是村里小队长,大小事说了算。唯独孩子读书这个事不是靠自己说了算的,所以对于我爸爸有出息、成了国家干部这个事多少有点不自在。我出生这件事,终于让他心里舒服了。那个时候计划生育刚刚开始,国家干部是绝不可以超生的。所以四爷爷公开场合信誓旦旦的说,我就不信他们家还能生个儿子不成!!这个事刺激了爷爷,也深深的刺激了我的爸爸。爸爸下决心要再生一个。三年后,在妈妈到处东躲西藏的掩护下,我的妹妹出生了!顶着国家政策出生了!爷爷的失望自是不必说的。关键是爸爸坚持不肯将妹妹送人,所以他又重新回到了农村。
所以我从小就知道,爷爷不喜欢女孩。我也从小就看到,我的长辈堂爷爷、堂奶奶、妈妈的妯娌们经常为了一个些家长里短的事吵架时取笑我的妈妈只会生女儿不会生儿子。爸爸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他从未将生女儿的责任怪到妈妈头上,但是也不好意思为了妈妈和邻居们吵架。爸爸心胸开阔,志向高远,在村里人缘很好。他总是鼓励我自强不息,从小自力更生。无论什么事,总是和我讲道理,记得我还是在初二的时候,就和讨论过共产主义是否会实现的问题。他鼓励我讲自己的真话,讲自己的想法,而不是向我宣教。他总是是鼓励我,自豪的向所有的邻居、战友、同学、朋友介绍我,夸奖我的能干、聪明、吃苦耐劳,从没有打骂过我。后来机缘巧合,我爸爸在工作组主队期间的结交的一个朋友,他们家二胎是个儿子,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和父亲命里相冲,必须送人。刚好我的爸爸去他们那个村有事,他们一直敬重我爸爸的为人和文化修养。就这样弟弟到我们家里了,三个孩子里我老大,爸爸总是告诉我要学会发扬风格,什么事都要谦让弟弟和妹妹。妈妈没有接受过教育,心地善良,脾气刚烈,性子直且躁,眼里揉不进沙,容易为了各种家长里短的事和邻居们发生冲突。所以我经常看到妈妈受到别人欺负时,爸爸又从不帮忙撑腰,还总是劝妈妈要学会忍耐和谦让。此时,爸爸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砖瓦厂的创业以失败而告终,全家背负上了沉重的债务。每到过节的时候,家里讨债的人连坐的地方都没有。在这样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的环境里,幼小的我的心灵迅速成熟和长大。自尊心、羞耻心和荣誉感、责任感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我有个强烈的愿望,要努力读书争气,为爸爸妈妈扬眉吐气。我想等到有一天我长大了,有出息了,自然就不会有人欺负我的妈妈了!!爸爸也不用为了维持家里的运转,而那么的劳碌奔波。
虽然妈妈跟我说爷爷在我出生的时候不喜欢我,但是我却感觉他是爱我的。创业失败后,爸爸负责养鱼苗挣钱,一面负责还债,一面负责培养我们三个读书;妈妈负责持家和照顾我们姊妹三个。爷爷负责家里的里里外外的田间地头的农活。爷爷很会收拾田地,为了让土地肥沃,爷爷经常自己烧土粪,就是把各种猪、牛、羊的粪便堆在一起发酵,然后用稻草捂在一起点燃后,这样的肥料投放到地里,任何人光脚走过都不会被寄生虫感染病菌。 爷爷非常勤劳,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干活去了。常常是我和弟弟妹妹们刚起床,就发现爷从地里回来了,裤腿都被露水湿透了,扛着一个锄头,拎着一大篮子新鲜的蔬菜。爷爷因为长期劳作,腿上静脉曲张的厉害,血管一根根的鼓起弯弯曲曲的,样子很可怕。偶尔他从水稻田回来的时候,腿上还爬着一条胀鼓鼓的蚂蝗,带着鲜血。在我的记忆里,蚂蝗是我最害怕的生物。所以小时候我和妹妹们老是以为爷爷的腿里面钻进了很多胀鼓鼓的蚂蝗。经常鼓起勇气想把蚂蝗给弄出来,用小手指头在爷爷小腿肚上挤来挤去。爷爷到地里干活的时候,经常会带上我,跟我讲这个东西怎么种的,什么时候下苗,什么时候收割;哪个是野草,哪个是麦苗。他几乎从没责骂过我,总是慢条斯理的跟我讲一些古话,讲毛主席和朱德的故事,讲土地革命的故事,偶尔也会将一些乡野的小故事小笑话。我经常跟着他到地里浇水、摘蔬菜。他们挖红薯、花生时,我们几个孩子就在旁边帮忙捡红薯、摘花生。爷爷是一个种地的好手,我们家的地永远是村里种的最好的,家里粮食吃不完可以喂猪;还可以卖红薯和黄豆;蔬菜也经常吃不完。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陪着妈妈挑着蔬菜在家附近的医院、粮管所、学校、银行、机械厂食堂里卖菜。妈妈负责称秤,我负责算账,如果别人需要的话,我还负责写收据开手工发票。三年级后,我需要独立做生意勤工俭学,这个算账开票的活儿就由妹妹顶着了。爷爷地里种的所有收成都归公了,只有卖黄豆的时候,爷爷会留下伍陆拾元钱用于零花。他的主要开销是理发,一般是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左右理一次。一个剃头小师傅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的给老人理发。那个时候我们觉得很有趣。总是围着剃头挑子看,而且特别喜欢看那师傅拿着剃须刀在那个皮的布条上舔两下子,再继续继续剃胡须的样子。偶尔爷爷会去买瓶眼药水。他的眼睛一直不太好。冬天的时候,爷爷有哮喘病,经常会咳嗽,而且咔出很多浓痰。爷爷很节俭,一双军用的大头皮鞋要穿十多年也舍不得仍。后来大姑妈日子慢慢好起来了,给爷爷做手工棉鞋,爷爷觉得特别自豪,舍不得穿。一直到我后来长大了,他才在串门的时候才穿一下。他的袜子也是补了一次又一次。这个活儿是大姑妈的绝活。她总是能用一双鞋垫将原来的布线袜子换个底,爷爷又可以穿好几年。他外面的裤子穿破了,就剪掉裤腿当成短裤穿。 冬天的日子里,爷爷用一个木头做的老式烘炉取暖。天太冷了,我们躲在被窝里不肯起床,爷爷就用烘炉帮我们把衣服烘得热乎乎的。经常是,我或者妹妹,或者弟弟坐在他的烘炉把手上,和他一起烤火。这样既不会烫屁股,又会很暖和!爷爷最不能容忍的事情即是浪费粮食,记得小时候妹妹和弟弟曾因为浪费粮食的事被骂过。
从9岁起,我就在爸爸的鼓励下勤工俭学。小学二年级升三年级的暑假,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卖冰棍儿。家里实在太穷了,也可能是爸爸怕我坚持不下来,所以没舍得买冰棍瓶。我的冰棍瓶是租的,租金是每天七分钱,而且还不是很保温的。它一次可以装25~26根冰棍。冰棍批发3.5分/根,零卖的话可以是5分5,也可以是6分。我需要跑得快点,否则最后几根都融化了,就得打折或者没人买。那个冰棍瓶装满冰棍的时候大概有八九斤的样子吧。我每天拎着它,沿着柏油马路来回走,路两边的单位、村庄、工地、农忙时候的田野都是我推销的好去处。我清楚的记得第一天挣了八角七分钱。每天早晨7:00多吃完早饭出门,中午总要到12点半左右,我才回家吃饭顺便休息一下,身上长满了痱子,非常痒!!爷爷给我擦痱子粉,给我挠痒痒,有的时候,太痒了,我就会露出后背在家里的红砖墙的糙面上蹭来蹭去。一般的时候,我一天可以卖三瓶冰棍儿。到傍晚天黑了,我才舍得自己和弟弟妹妹们吃那种快要融化的冰棍儿。我不记得爸爸是否将融化的冰棍儿的批发成本给我没?总之那个时候,我不像大多说小孩子那样馋冰棍儿。天黑了,爷爷将院子扫的干干净净,洒上凉水,在院子里摆上竹凉床,我和弟弟、妹妹躺在凉床上,爷爷就用蒲扇一下子一下子给我们打扇。萤火虫在院子边上的树丛里忽闪忽闪的。一直到夜深了,爸妈催着我们进屋睡觉。弟弟妹妹还小要爸妈照顾,我就跟着爷爷睡。第一个暑假我忙了一个月,挣了二十多块钱,交完自己的学费10元钱之后,我还多出了十多块钱。妈妈领着我买了一身新衣服和新鞋子。我用多出两块多钱,给爷爷买了一条游泳牌的香烟。爷爷拿到那个香烟的时候好开心!!
从小的成长环境造就了我有非常好的数学口算能力和沟通能力,所以从小我的学习成绩就非常好!!从一年级开始就在学校参加口算比赛。从二年级开始就代表学校参加全县语文数学自然三科联赛、作文竞赛、数学比赛,还参加了黄冈地区的各种比赛。慢慢的,村里村外的人都知道我的学习成绩好,爷爷也越来越为我感到自豪。可能他从我的身上又看到了爸爸的影子。总之从我有记忆开始,我是从没有听到过他说女儿不如儿子的事。偶尔妈妈和爷爷说气话时,还会提起”指望葫芦天样大,不想葫芦不开花“的事,爷爷从不搭话。爷爷和爸爸一样,总是逢人就夸我。他们的夸奖让我压力很大,对学习一点都不敢放松,生怕落后了,会让他们失望!就这样,我一溜烟的考进了县重点高中,并且担任了班长。爷爷越来越疼爱我了。每年过年的时候,我和妹妹、弟弟轮番给他敬酒祝寿后,他总是郑重其事的给我回敬一杯酒。
1996年,我终于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后来叫华中科技大学)。那是我们村里近二十年来考得最好的一个大学。爷爷一个暑假开心得不得了。家里专门摆了一桌酒,请了我小学班主任、初中班主任、高总所有的老师、村长、村支书一起喝酒。在酒席上,爷爷都不肯上桌,一定要让我上席。我上学前2天,我们家所有的亲戚和全村的邻居都来我们家送礼祝贺!按照我的意见,全村邻居送的礼全部都退回去了,亲戚们的礼收下了。直到上学前一天晚上,家里才终于凑齐了上学的学费和第一个学期的生活费的3650块钱。爸爸为了这个事,着急加劳累,得严重感冒了。第二天我要第一次出远门去武汉。妈妈不放心,将这笔钱缝在我的内衣内侧。爷爷敲敲门走进来,从一个黑乎乎的手帕了掏出10元、二十元的零钱,一共是100元,跟我认真的说:”小慧,恭喜你考上大学了。我很高兴。这是我的一点心意。我今天很高兴,真的很高兴!!“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我知道这点钱是他多少年攒下的私房钱,情谊比泰山还要重。我说什么也不肯收,爷爷坚持给我了。第二天,我上学了,全村的人买了一万响的鞭炮三卷,挂在竹竿上,一直送我到公路边,鞭炮燃气的淡蓝色的烟雾袅袅散去。爷爷站在村口激动的招招手,久久不肯离去。
大学二年级的春节,我穿着很旧、很土气的衣服和好朋友晓燕一起在县城了碰到了初中的同学,他们只和晓燕说话,像没有看到我一样,我很受伤,回来跟我爸妈说,看来爷爷说的话真是有道理“远重衣裳近重人”。爷爷听了很难过。当天晚上就跟爸爸商量,把他今年种的180斤黄豆卖了,钱全部给我买衣服。一共有400多块,那时候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才250元左右,我从来没有买过这么昂贵的衣服,一时很难下手。但是爷爷坚持要我一定要把钱花光。我买了平生第一套昂贵的衣服!
大学最后一年,我自作主张找了男朋友。一听说是东北人,家里大人都反对,爷爷的理由是东北很冷,那个地方不适合生活。但是最后,我们全家人尊重我的决定,后来男朋友也就成了我的老公。2001第一次带老公回家吃年夜饭饭,我和老公一起给爷爷敬酒,爷爷高兴的颤巍巍的拿起酒杯,一定要喝干一杯。老公坐在他的右手边,爷爷一会儿就和老公碰碰杯子,一会儿就碰碰杯,他不知道该怎么讲普通话,眼里都是笑意、含着激动的泪、和含糊不清的语句。老公不敢推辞,喝了一杯又一杯。结果东北人就这样在我们家被放倒了。多年之后,看到老公跟同事们年终聚餐一次喝两瓶红酒的时候,我总觉得当年他被灌醉了是个怪事。
2000年毕业后,我每年爷爷过生日、过年都要给爷爷200元的零花钱,后来标准提高到500。我每一次给爷爷汇钱的时候,爷爷在电话里激动的说“”小慧,我是托你的福,给你们添麻烦了。我要感谢你啊,祝你工作顺利,身体好!学习进步,天天向上“听着爷爷讲的一些极其客套的话,我充满了感动,非常理解他。他就是想表达谢意,可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再后来我的工作越来越忙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每次打电话回家,爷爷都守在旁边,希望和我说两句。2006年在我怀孕期间,妈妈正好刚做完胆结石的手术,我想接她过来照顾过我,顺便改善一下伙食,调养一下身体。爷爷那个时候已经中风好几年了。虽然稍微康复了一些,行动还是不便。但是他还是同意让妈妈过来照顾我。本来妈妈是想把他暂时送到大姑妈家里住一段时间,他哪里也不肯去。只愿意住在自己家里。妈妈在我家里呆了五个月后,回家发现爷爷瘦的嘴都尖起来了!! 听说我生了个儿子,爷爷比任何人都激动,给我专门打电话过来恭喜我,祝福我的儿子健康长寿,长命百岁。
2007年春节之后,爷爷的身体就渐渐不行了。我一直很想回家看望一下爷爷。可是公公婆婆、老公总是说孩子在吃奶,这么小带回去不方便,如果一个人回去三四天的话,母乳就回憋回去了,孩子就没得吃了。总之公婆一家里人都不同意我回家看爷爷。就这样的煎熬中,我只能每天电话里问候爷爷,给他寄钱回去,让爸妈送他去住院。爷爷最牵挂的人就是我,最信赖的人还是我!他知道只有我有能力救他。第一次中风的时候,我连夜汇钱回去送他住院。爷爷80岁的时候,白内障实在看不见了,我又寄钱回家让爸爸妈妈送他去县医院做了手术。爷爷临终前,身体已经很差了,我坚持让爸爸妈妈送他去住院。最后医生婉言谢绝了,请我们接回家打针。最后几天,我一天一个电话,心里焦急如焚,一边是嗷嗷待哺的儿子,一边是亲爱的爷爷。
在爷爷快要走之前一个礼拜,弟弟请假回家照顾爷爷去了,他电话里跟我说,爷爷瘦的只剩一小把了,他抱着他上厕所。我的心里好难过了,整天忍受着煎熬。公公婆婆和老公还是不肯让我回家。这天中午在食堂吃饭,我又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隔壁的四奶奶正好在,她告诉我说”你爷爷已经看不见了,一会儿醒,一会儿睡的,手在空中抓来抓去,好像在等什么啊!!“ 我的心里完全不能控制了,迷迷糊糊的端着食堂的盘子走到公司外面去了。我下定决定,无论谁都不能阻止我,儿子以后有的是时间爱,但是爷爷给我的时间不多了!!我一定要回家!!我一定要去看望爷爷!! 我赶紧冲到办公室,请何方平主任安排司机师傅直接送我去回家的北站。我赶上了当天回家的唯一一班车。我在路上不停的给家里打电话,请爸爸妈妈告诉爷爷,等等我,我马上就回来了!!
晚上十点半,我终于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家。家里客厅了已经坐满很多亲人,妈妈一看到我就哭着说,小慧,爷爷走了!!爸爸告诉我爷爷是当天晚上八点四十的时候走的。我来到他的床前,摸着爷爷的手,默默的哭之外,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除了后悔还是后悔!!此刻我的爷爷静静的躺在他的床上,那个瘦小、干瘪的一个小老头了!!颧骨瘦的只剩下了皮和骨头!无论我说什么,他再也听不见了,他再也不知道了!!
爷爷去世前,亲自为自己选的墓地是一个面朝西的小山包。正好是我们家的地,非常朝阳干燥的一个地方。抬头望去是我们家最肥沃的一块地。2008年清明节,我专门回家给爷爷扫墓了。在他的坟前我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的事情,思念的泪水又如泉涌!! 今年村里集中搞土地规划,我们村的坟地集体拆迁到村里的公墓。爷爷的坟墓也在拆迁之列。从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就不好受。爸爸一直守在村里处理这个事。九月份坟地拆迁好了,爸爸打电话跟我说了大概的情况。我一直很难受。我不知道爷爷是否喜欢这个新地方。上个星期,我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看到了爷爷,他跟我说他的头盖骨破了个洞了,还给我看破的地方的伤口!!他的表情灰头土脸,我一点都不害怕,还去拧了个热毛巾给他擦脸!!我醒来之后想了想,大概是爷爷托梦给我了,坟地拆迁的过程中,估计他很不舒服或者受伤了。我赶紧给爸爸打电话,希望他能代表我去给爷爷上上香!!
爷爷离去,我没能送别,是我永久的遗憾!!希望这种遗憾以后不会再有了!!
——本文写于2013年10月28日
一、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二、出处
宋·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三、原文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北宋词人王观在浙东府治绍兴(越州大都督府)创作的著名诗词,
二、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下片抒发词人的情怀。“才始送春归”,点明这里春刚逝去,说明词人心中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非凡的感情。
那些清亮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金瓶梅》流传的故事
(2004-12-17 12:59:11)作者:俞小红
明朝嘉靖年,一种手抄本形式的《金瓶梅》便开始在民间流传,一颗明珠悄然在黑暗中绽放奇异的光采。禁书的魅力远胜于官方钦定的四书五经,雪夜围炉读禁书,三更灯火五更鸡,平时涂着假面的缙绅士大夫,也特别的喜欢听讲《金瓶梅》呢。1634年,《陶庵梦忆》作者张宗子在他住的园子里和朋友欢宴,席间,有杭州人杨与民
用北调说《金瓶梅》一剧,众人闻之绝倒。1634年距离明朝灭亡尚余年,一本书已在士大夫中间广泛的流播,可见,坊间流传的各种《金瓶梅》本子也不在少数。《虞初新志》作者张潮这样评说:《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金瓶梅》是一本哀书。
有道言:美人令众卉皆香,名士令群芳俱舞。自从《金瓶梅》以手抄本形式在坊间流行的百余年间,明清两代的文人学士纷纷搜罗抄本,补缀连篇,文心细如牛毛茧丝,金针度似奇光异采。先有山东兰陵笑笑生隐居湖北麻城,随之明代嘉靖年间大名士王世贞与奸臣严蒿父子的明争暗斗,由此牵扯出手抄《金瓶梅》上半部的踪迹。到了万历年间,一批第一流的文人学者登台亮相,为《金瓶梅》的完整成书魂萦梦绕心口相映。其中有书法家董其昌,湖北省公安县人氏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三兄弟,戏曲家屠隆,嘉靖年间八才子之一的李开先,临川四梦作者汤显祖,《味水轩日记》作者李曰华,《三言二拍》作者冯梦龙,掌故野史作家沈德符等人。
大约在明朝嘉靖年间,湖北省麻城县居住着一个喜欢附庸风雅的退休官僚,他叫刘承禧。此人原先在京城里是一个著名的打手,是锦衣卫的金吾。所谓“锦衣卫”,这实际上是明朝皇帝加强集权统治而设立的一种特务组织,就好象是现代社会中美国的中央情报局、戴笠的军统、陈立夫的中统一样。明代的“锦衣卫”是一种军事组织,它名义上是京城卫队的下属,实际上由皇帝直接指挥,是皇帝的御林军,借侦察为名,专门欺压平民百姓和一般官吏,是皇帝忠实的鹰犬。刘承禧虽是个四品官,但在朝中很会巴结四大奸臣--严嵩、严世藩、陆炳、陶仲文,为虎作伥,搜刮地皮,几年下来,宦囊丰厚油水很足。刘承禧五十岁时,眼见得再升官也无望,便趁早收蓬,告老回乡,回到麻城享清福了。
回乡不久,刘承禧便用当官几十年搜刮来的金银,在麻城县中购地建园大兴土木,造了一座刘家花园。花园占地四百余亩,请了当时的造园名家绘图描形,假山玲珑,碧池宛曲,极尽豪华侈奢。他还附庸风雅,在园中造了三座雕梁画栋的楼宇,一曰“聚古楼”,专门收藏古玩文物汉玉宋瓷。一曰“藏书楼”,搜罗了一批海内珍本唐抄宋刻,尤多春宫淫词秘戏图考。一曰“怡情楼”,乃是刘承禧寻欢作乐声色犬马的场所。他遣人去苏州、扬州一带买来年轻女子,有的为他唱歌跳舞弹拨五弦,有的被他奸淫取乐目送飞鸿。一些女子被他奸淫致死后,便被偷偷埋在楼窗西边的花园草丛深处。
有一天,一个操山东兰陵口音的儒生到刘家求见,说是身上携带一部罕见的抄本,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整理出版,听说刘家藏书楼秘籍甚多,很想一睹风采。刘承禧见他不象是凡俗之人,谈吐也大方得体,便有意留他在身边作一个门客。这儒生也怪,虽见主人留他,却仍不肯道出真实姓名,只说自己已到不惑之年,平时视人生如同儿戏,有名无名都无妨,只管唤他为“笑笑生”便罢。刘承禧倒也不怪他,因为他要寻欢作乐的事多着呢,门下养着的清客闲人一大帮,多一个滑稽人也无妨。他便吩咐家人带笑笑生到“聚古楼”去访书,并给了笑笑生一桩差事,叫他为“聚古楼”整理书目。却说这笑笑生也是个有点来路的人,他本来在京城一个官宦之家当书办,虽有满腹诗书,但也难讨主人的欢心,再加上他脾性耿直,看不惯官场势利小人的马屁功,所以既不发财又不在仕途上长进,困顿了二十余年。飞鸟倦而思乡归,远游久而把家回。可惜,待他回到兰陵后,亲朋故旧早已星散,几间破屋也无力修补,便只能再次离乡背井,外出谋生。仗着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他一路流浪,为人写贴子和书信,在茶肆酒楼换几两碎银子,讨一口残羹剩饭聊度余日。也算巧,他在麻阳城里遇见一个从前在京城里熟悉的仆人,那仆人向他透了一个口风,说刘承禧家想请一个人鉴别古字画,条件是外地人,又要有相当的书画根底。就这样,笑笑生便来到了刘家。
笑笑生在京城里当书办时,不管白天多么劳累辛苦,一到更深夜静时分,总是要把每天的所见所闻记载下来。他把听到的、看见的各色社会新闻风俗掌故记录下来,只是隐去人物姓名,不署年月,以防被人发觉惹上祸殃。日积月累,那密密麻麻的字迹铁笔银钩,铺满了张张宣纸。他把这一部日记视作珍宝,精心装裱成册,一直带在身边。不管怎样穷困潦倒,那怕冬天当掉寒衣,夏天卖去凉席,这本日记是他的性命,也是他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一个有骨气的文人,还有什么比他的文字心声更值得珍视呢?他也只有这部日记是他的唯一的亲人了,他无妻无儿无房无产,无所牵挂无愧良心,一入夜,便沉浸在世俗众生相的记录之中了,有时增减一二分,有时褒贬一二人,所谓为月忧云,为书憔悴,为才子佳人忧命薄,为天下黎民百姓忧冷暧。写到云霞满纸锦帆高涨时,他能彻夜不眠;进入神游境界心驰八极时,他忍不住涕泪交流。怀抱美玉诉诸文字,笑笑生的一生心血无数精神,便凝注在这部日记之中了。
刘承禧虽然是个肚里一包草的奸险小人,但对于藏书楼的事务却不太管,因为各类古籍实在是太多了,有的是被他逼的倾家荡产而献上的,有的是手下人随意抢夺得来后送上的。笑笑生只要每天挑出几卷画供刘承禧过目,便可埋头于书海之中搜寻资料了。他看到这么丰富的藏书,不禁萌发出一个念头,想把日记修改成一部小说,以此警戒讽劝世人要做善事行正道,曲尽人间丑态,体贴人情天理,也算是一桩大慈大悲的大好事。
每到夜间,笑笑生在书楼灯下翻书,离藏书楼很近的怡情楼,不时传出阵阵丝竹弦乐之声,那妙龄少女的宛转歌喉,有时候彻夜不歇。灯影迷离倩人缥缈,怡情楼半敞半露的妙高台上,月亮滴下了无数清泪。偶尔传来几声惊鸿一般的尖叫,随之又复归那丝丝缕缕的靡丽之音。时间久了,笑笑生这个比较迂腐的人,也慢慢耳濡目染刘承禧许多丑不可闻的秽行,这自然为他写小说增加了很多鲜活的资料。
日子就在平静中度过,一个是粗茶淡饭,夜夜伏案翻书写书,一个是锦衣玉食,夜夜脂粉堆里打滚。不料,就在笑笑生快要把小说写成草稿时,却被刘家另一个门客发现了。那一天清晨,笑笑生写小说熬了一夜,竟然伏在桌子上睡着了。刘家的一个门客姓秦,也恰巧走过书楼。此人原籍苏州,会摇头晃脑哼几首吴地方言的民歌,时常来找笑笑生闲聊。这天早上,他无意之中推开书楼的门,却见到笑笑生酣睡不醒,嘴角的口水流淌在稿本上。他便拿起稿本读起来,一读,竟读出兴味来了。读到精彩处,他忍不住拍拍笑笑生的肩膀,说:“兄长真是大手笔,如此好书,为何不让我先睹为快!”笑笑生从梦中惊醒,吓了一跳,赶忙慌不迭地说:“兄台恕罪,这只是小弟的涂鸦之作,恐污了兄台耳目。”秦门客也是个读书人,本心是厚道的,听笑笑生这一说,并不以为然,反而劝慰说:“这样的书传世,可以戒善惩恶,指示迷津,兄台如蒙不弃,不才愿为此书作序,不知兄台意下如何?”笑笑生到底书生脾气,被他恳切的言词一说动,心头热呼呼的,便说:“兄台真有此心,那就等我把全书完稿后再作序吧。”
春来秋去,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劳心费神,笑笑生终于写完了六十万字的小说稿本。书名经过两人推敲,初定名为《金瓶梅传》。
书写好了,序也作了,必得付印才能流芳百世。但一介穷书生,如何付得起几百两银子的印刷费呢?明代的印刷业很发达,但工价昂贵,书版以雕版为主。两人没有办法,便去游说刘承禧出资印书。一钱逼死英雄汉,百无一用是书生,笑笑生和欣欣子为了实现印书的目的,只得借助魔头的力量。笑笑生假托自己寻访到一部警世讽喻古籍,请刘承禧过目。岂知刘承禧一读,竟然读出了瘾,尤其对书中男女关系的细节感兴趣,还动手在稿本上添了许多淫秽的笔墨,把原作改得面目全非。这真应了东吴弄珠客那句话了: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也。
这时候的朝廷,是奸臣严嵩、严世藩父子专权揽政的时代。父子俩生性贪狠,哪个地方有珍奇古玩,他们便想尽办法搜罗诈取。哪个人家有秘本古籍,他们也要耍尽阴谋掠夺到手。明朝自从朱元璋开国,实行的是残酷的专制暴民政治。朱皇帝一上台,首先是大开杀戒,剿灭一大批功臣。接着是重用太监,宦官专权,一些清正廉洁的官员稍有不慎,便会惨遭抄家、充军、甚至满门抄斩的大祸。几次争夺皇位的大动乱,杀戮了不计其数的清官和百姓。明嘉靖年间的严家父子专权数十年。
有一首《满江红》着实吟得好:“日月隙驹,尘埃野马,东流不尽江河泻。向来争夺名利人,百年几个长存者?世事浑如花上露,人生一似风前烛。看繁华转眼,玉楼金谷,到头来,都付水东流,空劳碌。”
那一天,严世藩听说巡抚王抒府中藏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图谋要弄到手。他差人持请贴,邀请王抒到严府赴宴。王抒和严家素无往来,接到请贴,便明白这鸿门宴可不是好兆头。严世藩平白无故请客,一定是想要自己的藏画。王抒毕竟是城府颇深的人,便从自家的藏画中选了几幅精品,其中就有一幅《清明上河图》,以此去闯严世藩的鬼门关。席间,王抒说:“近来卑职收藏了几幅字画,不敢自专。特地进呈恩公笑纳。”严世藩嘿嘿一笑,假客气了一番,挥手让管家收下。在宴会上,严世藩兴致颇高,频频劝酒。席终,严世藩还送王抒上轿。一待王抒离开,严世藩赶紧回到书房展开那幅画,凑着紫绡红灯细察,不觉大吃一惊。原来,这《清明上河图》可是一件宋朝宫廷画家张择端的杰作,传世之作难得一见。宋徽宗虽是个昏君,但做一个书法家和画家却是十分称职的,因为他是个懂得生活情趣和绘画艺术的高才,眼界开阔,又有极为出色的艺术鉴赏力。张择端便得到他的宠幸,被收罗于翰林图画院。据说,凡张择端所用的宣纸和墨锭,都是精制的上品。因而,整幅《清明上河图》长卷墨色精亮手法娴熟,所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廓都脱胎于汴京郊外的民俗风情,尤其是人物,官吏、儒士、商人、摊贩、和尚、道士、江湖郎中、算命先生……三百六十行,行行俱全。不过,自宋至明,历代画家模仿《清明上河图》的有成百幅,是真是假,没有相当的鉴赏力,是断难识别的。严世藩老眼昏花,只顾着击节赞叹,不料这也是一幅请高手临摹的仿制品。
严世藩毕竟老奸巨滑,第二天,他又请一位鉴赏字画的幕僚来赏玩。这位幕僚从印章和题款上才看出一点破绽,悄悄对他说:“大人,凭临摹这幅画的功夫来看,这个画家功力不凡,而且,所选纸张墨色,也与宋代所用不相伯仲。可惜的是印章颜色鲜了点,题款的气度也不象五百年前的旧物。”严世藩气得目瞪口呆,心里恨恨不已。不久,他就借故把王抒杀了。
王抒有个儿子,叫王世贞,他是江苏太仓人。因为诗文俱佳,交游甚广,名气很响。他是嘉靖年间的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与李攀龙同为“后七子”首领。他喜欢戏曲,曾有很好的剧本问世,例如传奇《鸣凤记》。王世贞为了替父报仇,表面上装作韬光略影不动声色,暗地里物色民间武林高手去暗杀严世藩。但严府戒备森严,王世贞派出的几个刺客,都白白断送了性命。
有一天,文武百官上朝,王世贞远远看到严世藩大模大样地从轿中出来,连忙转身与别的官员闲聊,想避开严世藩。谁知严世藩偏偏叫他。对他说:“王世弟,听人说你正在写传奇剧本,能否让老夫先读个痛快?”王世贞听了严世藩的话,先是眉头一皱,心想这个老贼不愧为掌管锦衣卫的老特务,消息很灵通,连我写剧本也知道。他又转念一想,我最近觅得半部《金瓶梅》的手抄本,书页已残缺,但故事写得着实好,正在请几个门客添补一些内容,把这部书献给老贼,岂不是一条好计策?王世贞脑子转得快,便堆着笑容说:“不瞒恩公,卑职才疏学浅岂能写什么剧本。只是卑职最近得到一部叫《金瓶梅》的小说,本子翻得稀烂,卑职正在请人誊抄清楚。”
严世藩平时最喜欢读野史抄本,一听《金瓶梅》三个字,倒觉新鲜,便欣然说道:“很好很好,几时让老夫派人来取?让老夫先饱眼福!”王世贞只好答应:待门客誊抄清楚后,半个月之内一定奉上。
下朝回到府中,王世贞把这部从湖北麻城县刘家流散出来的半部《金瓶梅》又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王世贞平时写剧本读话本,很有写小说的才情,他从严世藩小名严庆,号东楼,联想到《水浒传》里有个恶棍叫西门庆,“东楼”和“西门”恰好相对,便借西门庆来影射“东楼庆”。于是,王世贞从《水浒传》中搬来大段情节,插入书中以掩人耳目,凑成了足足一百回。
这部书誊抄出来后,王世贞暗中派人在每页书角上都涂了砒霜。因为严世藩读小说有个习惯,喜欢用食指蘸着口水翻书。所以,王世贞使手下人在这本书的每一页书角都涂上了砒霜溶液,只要严世藩翻过书页,准会当夜毙命不可。为了不暴露自己暗杀严世藩的计谋,王世贞还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献书方法。
清晨,严世藩趁轿到宫中上朝,忽然遇到一个青衣笑帽的儒生拦轿献书。严世藩一看,书的封皮上端端正正地写道:“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撰”他心里一阵高兴,唤轿子停住,问道:“你从哪里得到此书?”儒生答道:“我从湖北麻城访得此书,虽是残页烂本,经小生誊抄增补,终于成为全书。闻严相国喜好野史小说,今特献上一阅,也算明珠大白于天下。”一番话,说得严世藩这个奸臣心花怒放,马上吩咐手下赏给儒生五十两白银,怀抱《金瓶梅》绝尘而去。
到了宫中,众同僚聚在朝房中等候宣旨召见,严世藩见了王世贞,脸上一副高傲之色,他故意问王世贞:“世兄的那部《金瓶梅》誊抄得如何了?”王世贞谦恭地答道:“请恩公稍再宽限几天,门客正在日夜抄写,来日便可奉上。”严世藩嘿嘿冷笑一声道:“世兄的那部《金瓶梅》还是自己留着读吧!”说着,腆着大肚子,自顾自走开了。严世藩的这番话,当时在朝房候值的许多人都听见了。王世贞心中暗自高兴,自己了计谋快要成功了,这个老奸贼,居然也有失算的时候。
当夜,严世藩围着暖炉挑灯夜读,读得津津有味之时,他舔着食指翻动书页。翻着翻着,他觉得舌头有点麻木了,味觉也迟纯了,手指也不灵活了,眼睛也昏花了,喉咙间一股血腥气喷涌而出,化作一脉浓浓的污血淌出鼻孔嘴角。他瘫倒在地上,临死前喊了一声:“我命休矣。”便魂归西天。可惜严世藩,空有满腹文蹈武略,深宅大院纵有精兵良将武林高手,却不料一世奸雄竟栽倒在聪明的文坛奇才之手。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天算不如机缘巧。奸险小人有百密而一疏,天假人手,除掉了这个人人痛恨的特务头子。《金瓶梅》为王世贞报了父仇,也替许多无辜惨死于严家之手的人雪了恨。“天下第一奇书”的美名愈传愈远。
嘉靖皇帝在位45年,继承者隆庆皇帝,只有短命的六年。于是,到了万历年间,家有万顷良田的董其昌像一颗新星从书画界升起,达到了一字值千金的昂贵地步。此时,想跟随董其昌学书法的人很多,不论是年纪轻的,还是上了点年纪的,都想拜董其昌为师,想从他浑身的才气中博取一星半点光采。可惜,董其昌恃才傲物,从不轻易收徒。十年八年中,才千选万选出一两个好苗子。他教徒弟,既不先教字画,也不读碑习帖,而是让徒弟吹箫弄笛,清晨练剑法,运气功,随后去名山大川临摹写生。经此几年习练,再学提笔挥毫,果然大有长进。有的徒弟自知天份不足,便中途退学。有的徒弟硬着头皮坚持下来,也可学个半瓶醋。但要想学得老师真谛,难于上青天。所以,董其昌的徒弟,在书法上的造旨,没有一个超得过师傅。为何原因,只因明代上下五百年,才出了这么一个深谙艺术之道的艺术大师。说起董其昌收徒弟,也与《金瓶梅》有缘呢。一个下雨天,一个背着青布包袱的年轻人,来到上海松江县董府,求做董其昌的门生。董其昌一问青年的来路,才知道这青年是从四川绵阳跋山涉水而来。
董其昌难得见到这样诚心诚意的学生,第二天便在大厅里召他面试。董很自负地说:“学习书画,得有揣度人心随机应变的能力,你要做得到,我就收你为徒。”青年人答道:“只要老师吩咐。学生一定做到。”董其昌又说:“我近日心里烦闷,你有什么赏心悦目的法子,让我大笑三声,让我高兴高兴?”这句话虽是一句玩笑,但份量却是很重,既是一句委婉的推托之辞,又是一种十分机巧的考验。如果这青年没有法子让老师解闷大笑,这徒弟自然也当不成了。
不料,这青年随手从肩头取下蓝花青布包袱,露出一迭厚厚的抄本,封皮是杏黄绫裱,装订得十分齐整。只见《金瓶梅》三个行楷字,铁笔银钩,醒目耀眼。青年人说:“这是稀世珍本,由兰陵笑笑生撰稿,太仓王世贞补正。你读上几回,便知道它不同寻常的地方了。”董其昌拿过书,信手翻起来,读了几页,竟然津津有味,读到后来,完全沉浸在小说的故事情节中了。一会儿,他捻须微笑,一会儿,他又连声高叫:“妙文,佳作!好笔墨!”读完几章,他不禁哈哈大笑起来,道:“我平生还没有读到这样风情万种的小说,恐怕枚乘的《七发》也要逊色三分了!”他放下书,和颜悦色地问:“怎么只有前半部?那后半部呢?”青年人便把得到这部书的经过告诉董其昌。
原来,他自幼在四川绵阳一个富绅人家当书童,平时也见到不少董其昌的真迹字画,私下里临摹了许多张,心领神会略有心得。事有凑巧,那富绅也不知从哪里得到一种《金瓶梅》的手抄本,据说是从湖北麻城县刘家散出来的。因为全书霉蛀的厉害,富绅便命书童抄写一遍。富绅为防止书稿传散,也为提高抄书速度,便让一个书童抄上半部,另一个书童抄下半部。他抄着抄着,越抄越觉得这部书不同寻常,便想录个副本,好自己留下来慢慢细读。这样,他抄书的时间便延长了。富绅供给他抄书的上等宣纸,是点数给他的。纸抄完了,他只好拿出自己平日的积蓄去买纸。本来他想抄了上半部,再伺机去偷抄下半部。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另外半部书在另一个书童抄完后,原抄本被老鼠咬得支离破碎。结果,他再也没有机会看到下半部书了。
听到这里,董其昌瞪大眼睛,焦急地问:“那么,你自己留下的就是这上半部了?”“是呀,老师不信,可翻检书前目录。”董其昌连忙翻了翻手中的《金瓶梅》,果真只有五十回,便顿足叹气说:“可惜,可惜。”董其昌见这个学生态度虔诚,又有一定书画功底,便收下他为门生。但董其昌一心一意要觅到下半部《金瓶梅》,便暂且让这门生回绵阳老家去寻找下半部的踪迹,并能设法抄到下半部书稿。可惜,世上的事那有件件遂人心愿的?待到门生回到绵阳,那个抄下半部的书童已被遣散回到乡下。董其昌门生不死心,再寻到那书童住处,只见他已病重在床。两人相对唏唏,唉叹人生无常。门生只得请他每天回忆一二回书稿情节,断断续续,随讲随记,也只能抄个零篇残简。不过半年光景,那书童就病死了。门生只得带了几迭残稿,回到松江董府。风风雨雨,心力交瘁,回到董家不久,连那钟爱的门生也一病不起。董其昌在门生死之后,更加宝贝这半部《金瓶梅》了。
话说湖北公安县,历来是出产才子俊彦的风水宝地。万历年间,就有三个赫赫有名的文学家诞生于此地。他们分别是长兄袁宗道、二弟袁宏道、三弟袁中道。三兄弟的文学主张是反对摹拟,崇尚自然,强调抒写“性灵”,因而被人称作“公安派”。
当然,论文学成就,老二袁宏道当称三人之首。袁宏道一生无书不读,可是偏偏有一部书,他没有读到。这就是号称天下第一奇书的《金瓶梅》。当年,袁宏道被派往苏州去当知府,临行,董其昌在北京设宴饯行。酒酣耳热之际,袁对董说:“仁兄是海内外知名的大画家,小弟临别还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请兄长赐一幅画,以示你我的情谊。”董其昌便铺展三尺宣纸,画了一枝红梅,并在画面上题了两句诗:“斋中镂金玉液瓶,惟待报春一枝梅。”作者的意思是把苏州喻为一只珍贵的花瓶,正在等待像报春红梅一样的清官去传递春讯。袁宏道也精于书画,看了这幅画,突然明白董其昌还透露了心中的愿望,便说:“仁兄藏着
经过冯梦龙苦心整理的《金瓶梅》,在文学价值上又提高了一步,世称“崇祯本”。“崇祯本”是在明未崇祯年间由常熟大藏书家大出版家毛晋刻印的本子,它比万历年间流行的手抄本约晚了三十余年。此本与万历年间通行的《金瓶梅词话》本稍有不同,回目略异,极少量的词句有修改,主要是第一回全部改写过,全书的回目前,以前无评语,该本每回前都加了精当的评语,这是冯梦龙的功绩。